返回第 36 章(第1/4页)  儒家的处世之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边听杨载福讲话,一边细细地端详他。见他双眼乌黑发亮,正应相书上所言“黑如点漆、灼然有光者,富贵之相。”左眉上方一颗大黑痣,又应着相书上所言“主中年后富贵”。对于相书,曾国藩既相信又不全信。他喜欢相人。一方面将别人的长相去套相书上的话,另一方面,他又看重这人的精神、气色、谈吐举止,尤重其人的为人行事。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去判断人之吉凶祸福。眼前这位杨载福,凭着他多年的阅历和相人的经验,两方面都预示着前程远大,只可惜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得不到出人头地的机会。应当指点他。曾国藩待杨载福说完后,问:“目今兵戈已起,国家正要的是壮士这等人才。不知壮士肯舍得排业,去投军么?”杨载福答:“家父从小就跟载福说过: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也常想,倘若这点能耐能被在位者赏识,为国家效力,今后求得一官半职,也能告慰先父在天之灵了。”“好!有志气!”曾国藩高兴地说,“鄙人与湖南巡抚有一面之jiāo,我为你写封荐书,你可愿去长沙投奔骆大人?”

    “愿意!”杨载福站起来,爽快地回答,“尽管长毛正在围攻长沙,别人都说长毛厉害,但载福不相信,我偏要在pào火之中进长沙。”

    杨载福即是杨岳斌,为避同治(载淳)、光绪(载)皇帝讳,由曾国藩建议改名岳斌,取文武兼备之意。杨载福是清朝名将。湖南吉首(乾州)人。曾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累官湖北提督、福建陆师和水师提督、陕甘总督。

    举荐人才,在为官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自己在官场上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国家选出栋梁之才以利于造福黎民,还可以为有识之士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报复,不至于埋没人才,终老无闻。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说法,重用贤人,其中至少应该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有能力,第二是有品德。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或者德胜于才、才胜于德,都不是最理想的人才类型。真正的人才应该凝固做到所谓“德才兼备”,一方面能够具有胜任一个职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具有相当的职业cāo守、能忠于自己的公司和团队、能给下属和同事发挥表率作用。

    历史上曾有一人兴邦,得一人而得天下者,举荐贤人对事业发展的重要xìng可见一斑。一个企业要发展得好,必须坚持任人唯贤,而不唯亲,学会用人之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官之道

    【子曾经曰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智者感悟】

    为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不可以擅离职守,也不可越权行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才可能使政府正常运行。

    儒家主张为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谋政”的前提是要有其位。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

    《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君子安心于平常的地位,去做应做的本分事情,从来不羡慕本职以外的名利。身处在富贵的地位上,就做在富贵地位上的所应做的事;身处在贫贱的地位上,就做在贫贱地位上所应做的事情;身处在夷狄的地位上,就做在夷狄地位上所应做的事;身处在患难中,就做处在患难中所应做事情。这样,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地位,都不会感到不安。其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各级官员要个安其位,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曾子也说过:“君子思不出其位。”可以说这是曾子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一种理解和诠释。一个人不要老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