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到的效果,中国在   10年时间里取得的飞跃,使人民过上了富足的文明的生活,11亿人吃得很   好,穿着也很好,而且有多余的粮食供出口。       波兰《共和国报》 1992年  月发表了记者斯6                    格日姆斯基的访华观感。   文章指出,普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姑娘,衣着都很入时,看来都自信而   满意,文章说,全中国,凡是他们去过的地方,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乡镇,到   处都购销两旺。例如在繁华的上海南京路上,从一清早到晚上10点,各大商   场和小店铺都是人群如潮,其景象不亚于巴黎的繁华区。文章对中国人民有   那么多钱感到 “不可思议”。对此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记者詹姆斯麦   格里戈认为,1978年开放门户时,中国几乎什么都需要,但他们的人民几乎   什么也买不起,但过了将近15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美开乐服装纸样公司   在中国的经销人康德雷尔说: ‘人们的口袋里有了钱,便要找东西买。”       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不仅使广大人民达到了“吃饱”、“穿暖”的要求,   而且已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了。在饮食上,人们的食品结构已由量的满足   转向了质的提高。鱼虾、家禽越来越多的摆上了人们的餐桌。日本记者荒井   利明说: “虽然各地的情况不同,但在北京等大城市,以谷物为主食的时代   已成为历史,人们对蔬菜、ròu类等食品的摄取量在不断增加。”在穿着上,   已由求同转向求异,无论男女老幼都以追求款式新潮、美观舒适的服饰为目   的。而消费的热点则向高档耐用商品集中。 “老八件”已进入饱和更新换代   阶段, “新五件”(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彩电、录音机)的拥有量直   线上升。原苏联历史学博士波尔佳科夫说,10年期间,除去价格增长因素,   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增长了 80%,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举例   说,不久前,彩电和电冰箱是绝对稀有之物,而现在城市家庭里每百家里就   分别有52家和37家拥这些物品。并且这种消费现象在人均收入达630元的   农村也初见端倪。       另据来自联合国的有关资料证实, “七五”期间,我国居民的消费和营   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每人每天食物热值和蛋白质含量均已接近世界平均水   平;人均纤维消费量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每百人电冰箱、电视机拥   有量相当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对此,蒙古总理达宾巴苏lún访华   后发表评论认为, “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经济   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这是全世界人民走向美好生活和稳定以及全世界的繁   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次,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表现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迅速扩大方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作 ① 《外国人评中国改革》第81 页。

    ----------------------- Page 44-----------------------

    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逐步建立了包括海南在内的5个经   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还于  1990年宣布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这在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致在1990年,美国的杨克曼赞叹道:“在世界平均零增长(联合国世经组   织统计)的时候,中国大陆出乎举世预测,……外汇储备和外资注入猛增,   对外贸易盈余100个亿,对外储备400多亿美元,造成了90年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