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进退两难(第1/4页)  繁华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延青由千牛卫指引,一路往温室殿来。初春夜半,余寒尤厉,众千牛卫个个戴着鹿皮护手,仍然面带寒色,看李延青穿着浅青春衫,竟似浑然不觉,均感诧异。

    李延青此时心中纷乱如麻,早已无暇顾忌其他。李隆基是何等人,他曾在父亲口中听过一些旧事:幼有大志,自诩阿瞒,斥责魏王,诛灭韦氏乃至今日选贤用能,开创空前盛世。凡此种种,固然显现他的雄才伟略,却都不及他赐死姑母,囚禁父亲的手段。

    这样一个天生雄主,又岂会因为昔日赏识一名武官,就对其子青眼有加?李延青自然不信。至于明皇深夜召见,多半还是为了那日永嘉别苑遇刺一事。

    宁王李宪乃是先帝睿宗嫡长子,昔日曾被封为太子,后来虽然主动让贤,但究竟心甘情愿还是迫不得已,李延青不得而知。正因如此,李宪虽是大唐第一亲王,又从来不问朝事,明皇心中防备,恐怕半分也未少过。他微服出宫,知情者屈指可数,偏偏在李琎别苑遇刺,刺客更是目标明确,分明知道他是大唐皇帝。

    细想之下,李延青禁不住心中惴惴。只有他心中清楚,此事绝非宁王父子有所图谋,可如今就怕在明皇心中,是与不是并不重要。如若明皇当真有心借此打压宁王,那他岂非要做杀人之刀?

    李延青猛地驻足,此时此刻,在这壮阔华美的大明宫中,他忽然明白,刘宋顺帝为何临死悲泣:“愿生生世世,勿生帝王之家!”皇室之中,骨肉亲情,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八名千牛卫见他忽而止步不前,也都停住,为首一人道:“公子何事?”

    李延青迟疑不答。耳听刷的一声,一个年轻卫士刀出半鞘,提声喝道:“烦请公子速去见驾,否则圣上怪罪下来,我等担待不起,恐要冒犯了!”

    四下漆黑,只有几个千牛卫手中提着灯笼微见光晕,李延青抬眸看了那人一眼,他约莫十六七岁,生的英挺俊朗,只是神情颇为轻蔑。

    李延青曾听父亲说过,千牛卫中除了功夫好手,也多有京中权贵人家的子弟,个个家世显赫,非富即贵,这卫士一言不合便要拔刀恐吓,再看众人也都这般,显然不将他一个民间少年放在眼里。

    李延青道:“将军息怒,且将刀拿稳不迟。”

    那年轻卫士大怒,抬手将刀抽了出来。众人只见刀光一闪,为首的千牛卫喝道:“休得妄动!”

    话音未落,年轻卫士手中陡轻,肩上一沉,钢刀刀柄竟已搭在自己肩头。

    再看李延青,右手食中二指捻住刀身,兀自好整以暇。莫说月黑风高,就是青天白日,恐怕在场诸人也看不清他如何夺刀在手。只这一瞬,余下六人纷纷便要拔刀相向,待到看清情形,却又面面相觑,默默收刀回鞘。

    为首的千牛卫毕竟年长几岁,见状慌忙上前拱手道:“多谢公子手下留情,杨洄年轻不知事,我在此处向公子赔礼。”

    李延青幽幽道:“将军言重了。千牛卫是主上亲军,天下共知,这千牛刀确也威势迫人,今日一见,名不虚传。”说着右手向下一压,钢刀稳稳落入鞘中。

    诸人听了这话,分明是说千牛卫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但自己人抬手之间就被对方缴械制服,也是事实,纷纷低下头去。

    那名叫杨洄的年轻卫士固然不忿,却也不敢开口,只得向李延青怒目而视。

    李延青不去理他,只向为首的千牛卫道:“烦请将军指点,温室殿在何处?”

    那人道:“内朝紫宸殿东北,明德寺西畔便是。”

    李延青点点头道:“多谢!”又向杨洄道:“适才得罪,还请见谅!”说着人影一闪,顷刻不见踪影,众千牛卫惊觉之时,皆感脊背发凉。

    杨洄看向手中钢刀,顿时心生余悸。他是中宗嫡长女长宁公主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