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入宫面圣(第1/4页)  繁华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料那位宦者笑问:“哪一位是李延青,李公子?”

    众人大感意外,齐声惊呼,只不过呼声各不相同。

    韦斌c源弼c张均惊疑道:“啊?”

    祖咏c张拯不解道:“咦?”

    王维c慕容则“哦”了一声,孟承郴如遭雷击,李延青困惑不已,上前道:“在下就是李延青。中官是说,圣上召我?”

    宦者道:“这话岂能有假?公子快快随洒家进宫,莫让主上久等。”

    既是如此,李延青不敢耽搁,只得匆匆别过众人,跟随宦者登车而去。临行前对慕容则低声耳语道:“那一小坛可是前朝有名的焦革酒,一会儿宴席散去,你带回家中,就当我赔罪了。”

    慕容则双眼一亮,大喜道:“好好好!你当真够义气!”转身抱起那只小酒坛藏入袖中,如获至宝。

    初唐时,有太乐府小吏焦革,家中自酿美酒“冠绝当时”,名士王绩为此辞去原官,专任焦革上司太乐丞,以求能常饮焦革家酒。怎奈王绩到任不久,焦革病死,其妻知道王绩嗜酒,仍以美酒相赠,不料一年后也随之病亡。

    王绩恨叹:“天不使我酣美酒邪?”于是弃官而去。李延青竟找到世间绝迹的焦革酒相赠,慕容则焉能不大喜如狂?

    李延青跟随宦者上车,思来想去,全然摸不着头脑。按说当今圣上日理万机,如何知道他一个毛头小子的姓名,还要召他入宫?这话也不便对那宦者询问,好在他耐性极佳,并不急躁,任由马车离了曲江,一路北行,径直往大明宫来。

    当日宇文恺奉隋文帝之命,选址筑建新都,因见龙首原地势广阔,兼有六条高坡,象易经乾卦,“故于九二置宫殿,以当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但皇城太极宫之南却是九五贵位,并非常人所能居住,于是在朱雀街中部,修建玄都观及兴善寺,以镇其气,才造就这举世无匹的长安城。

    只是宇文恺匠心独运,却也百密一疏,未曾想到太极宫地势低洼,难免令帝王居之不愉。唐太宗即位之后,又在长安东北高原之上修建大明宫,“每天晴日朗,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视如在槛内”,远比太极宫高爽得多。至唐高宗时,又加扩建,此后大唐历代帝王多居于大明宫,时人称为东内。

    曲江池在长安东南,大明宫在长安东北,相距二十里之遥,堪堪小半个时辰,李延青在丹凤门前下车,仰头一望,丹凤门高巍广峨,门开五道,每门足有近三丈宽,道中都设石门槛。虽未见大明宫全貌,只这一座宫门,就将万千气势展露无遗。

    宦者在前引路,两人进了丹凤门,走过御桥,只见正北一座殿宇拔地而起,由东至西长有六七十丈,左右是两道一丈多宽的副阶,只殿基距地便有五丈之高,遥临天府,如在云端。有曲尺廊庑与大殿相连,东南和西南各建一座三出阙,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一殿二阁,形如“凹”字。两条龙尾道犹如玉带,自上逶迤而下。

    李延青心想:“这定是被人赞誉‘万象为尊,巍乎上京’的含元殿了。”

    再看那大殿巍峨耸立,不动不移,若合若离,却有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倾轧过来。重檐殿顶飞檐翘角,似冲云霄,不难想象大唐帝王居高而临,俯瞰万国,睥睨天下的庄严威赫。

    饶是李延青豪气干云,曾对千仞高山亦不仰止,而今见了这座大殿,竟也自觉气为之夺。

    外朝含元殿乃是百官大朝会之所,除却元日c冬至等重大节日,平日并不使用。宦者引着李延青绕过栖凤阁,径往西北昭庆门而去。

    穿过昭庆门,内是集贤殿,向东一望,宣政门内隐隐可见中朝宣政殿的殿顶。那是平日皇帝与百官上朝议政的所在,宣政殿东西两侧另有中书c门下二省的官署。

    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