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青山如旧(第2/3页)  繁华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妈若说这些女子家境如何如何,也还罢了,我家虽不是巨富,也不稀罕财物。可要说相貌哼,你这些小姐,个个模样普通,算甚么美貌?”

    赵妈妈拿帕子擦擦汗水,赔笑道:“小少爷说得是!不过大少爷若能看中,便不及他,也可结为连理不是!只要小少爷多美言几句”

    李云青挑眉看了她一眼,忽地哂笑道:“妈妈说的哪里话!我又不是哥哥,我说谁好,他就娶谁不成?再说今日不是时机,哥哥还在为上次的事生气呢,妈妈若要再来,恐怕连他的面也见不到。不如先回去,过几日等他气消了,也好仔细瞧瞧妈妈这画上的人。”说着转头对小厮道,“送客。”说罢头也不回地向庄内走去。

    赵妈妈目瞪口呆,不曾料到这七岁孩童如此伶俐,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不给反驳之机。刚要开口,早被一旁小厮拦住,半拉半劝,请了出去。李云青走出几步,听着大门合上,不禁摇了摇头。

    他正是李元芳和如燕的次子。两人当日离了洛阳,带着李延青到孤庄隐居,谁知李延青见到别家子女都有弟妹一处玩耍,唯独自己一人一身,好生羡慕,为此常自郁郁,痴缠不已。夫妇二人无奈,这才在他十岁上又有了李云青。这胞弟来之不易,李延青喜爱无比,宠渥尤深,兄弟两个感情深厚。

    李延青果敢坚毅,大有父风,且老成持重,举手投足,气度神韵,全如李元芳盛年之时。李云青却与兄长性情大不相同,古灵精怪,每每语出惊人。如今年纪虽幼,于世事却也略通,回想去年八月中秋开始,隔三差五,不断有人来说亲做媒,你来我往,满口尽是溢美之词,李云青暗暗冷哼。

    父母推说哥哥年幼,那些提亲之人不约而同,都道不急成亲,定下便好,生怕被人抢先一般。只是以兄长的性情,就算是皇家公主,天潢贵胄,只要他不喜欢,那也绝对不娶,还不是白费功夫。看看红日当头,李云青心知此时哥哥定然不在房中,于是吩咐家人不许跟来,自己迈着短小步子向东南而去。

    孤庄房舍大多建在东北一隅,其余全是花木,虽有一二小亭楼阁零星散布,走在其间,仍如身处山中林下,静谧清幽。此时正是早春,天气尚寒,庄子里大片竹林终年常绿,李延青沿着青石小径绕过竹海,便有一堵巨型山石,崎岖高大。这本是孤山山体,高不过丈余,圈在庄内稍加修饰。设计之人心灵手巧,去其粗疏之气,使具灵修之姿。

    其上青藤垂蔓,兰杜丛生,石边松梅交映,四面翠竹环合。仰头可见山顶一座六角小亭,名为候月,眼前一条奇石小道可上亭中。北看此石如山,若绕过正南看时,却如弯月石壁平地而起,环抱一汪碧水,名为锦鳞池,两丈方圆,多植莲花。

    锦鳞池中又有一座漱泉亭,高出水面尺许,仍以片片奇石置于水中,踏之可过亭中,旁有小路上通候月亭。如此这般,春风夏荷,秋月冬阳,齐备四时之景;望云观鱼,静坐高卧,得尝人生乐事,实在是一处怡情佳所。

    李云青素知全庄之中,兄长最喜此地,有心瞧瞧他独自一人做些甚么,于是猫腰躲在山石下,悄悄向山上张望。只见他面南而立,佁然不动,一身荷青锦衫随风轻扬。李云青有心细看,遂沿着奇石小径,蹑手蹑脚拾级而上。

    他只道兄长不曾发觉,伏在山石上,正低头偷笑,却不料后领一紧,身子忽地被人提起,抱在怀中,就听李延青道:“臭小子,躲躲藏藏,当我不知你早已来了?”

    李云青嘻地一笑,趴在他肩头,向后一瞧,只见亭中石桌上搁着一卷经书,别无他物,嘀咕道:“哥哥在干甚么?”

    李延青抱着他坐下,为他弹去鞋上泥土,随口道:“读书罢了。今日在先生处都学了甚么?”

    李云青眨眨眼睛,摇头晃脑,幽幽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