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大河拦路急中生智 培土为炉插草为香(第1/2页)  伪满逸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精五人,被一条滔滔的大河把西逃之路拦腰截断,要躲鬼子,必须设法渡过这条河。水深溜急,涉水根本不可能。那咋办?一时把大家难住了,大伙边吃黑瞎子肉边坐下想辙。人精琢磨了一阵说:“有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大家吃饱后,分头去找能抬动的干木头,用三根做成三角木排,这样的木排在水里不打滾,咱们搭木排去对岸。”

    大家问用啥绑?人精有招:“用草拧成草靿子捆。”

    没用多大功夫就绑好了一个三角形木排。下水前准备一根一丈长的篙杆,用来撑木排。在河下游不远的转弯处,是对岸的浅滩,要是木排能搁浅在沙滩上,就算赢了。五人坐上木排,用篙杆使劲一撑,木排向河西岸漂去。果然,浅在对岸的沙滩上。几人把木排拆解后,继续西行。

    过了这道河,就等于给鬼子设了一道水障。几人的紧张情绪也放松了许多,大家顾不上疲劳,顶着烈日往西走。没走多远,来到一处背河。背河是河流改道时甩掉的老河道,因为河床高了,平时无水。一但大河涨水,才会倒灌进来。现在背河己经干涸,但每隔不远就有大小不等的水泡。正走着,发现前面的大水泡闪着银波,大家感到奇怪,一点风丝都没有,怎么有浪花呢?

    “真是天不灭曹!”王勤脑筋一转,喊道,“水里有鱼!”

    大家一听有鱼,撒丫子就往那跑。

    “鱼!可‘老鼻子’(多极了)啦!”

    水泡子很浅,大鱼的分水都露出水面。这鱼是大河涨水时倒灌进来的,水澈后,把鱼剩下了。水渐渐蒸发,水泡逐渐缩小变浅,鱼也就露出来了。

    大家正有些饥渴,人精说:“正好黑瞎子肉吃沒了,这会咱烤鱼吃,大家去拾干柴,不要湿的,那玩意儿沤烟,容易让鬼子发现。”

    水泡里的鱼种类很多,有的蜇罗鱼c山鲶鱼c黑鱼c鲫鱼c山胖头c柳根子。想吃啥就捞啥。用火镜点着火,再把鱼用枝条穿上,在红火上翻烤。赵百川说:“我说话不羞口,不知说得对不对?大家别挑理儿。”

    人精摘着鱼刺边吃边说:“论岁数赵百川你最大,念过书,识多见广,您说。”

    “如今倭寇当道,家破国亡,我们有家难回呀!有句话叫逼上梁山。干脆咱们‘起局拉杆子’(拉起绺子当胡子)吧!”

    张文义插话说:“行!一不做二不休,搬不倒葫芦洒不了油。咱们‘拉起杆子’,像梁山好汉那样,除霸安良!”

    “重要地是灭寇除奸!”赵百川接茬说,“既然拉起杆子,不管绺子大小,群龙也得有首哇!我看王勤就是大当家的那块料,大家同意不?”

    “同意,同意!”

    赵百川对人精说:“王勤,大当家的。你就报个号(起匪名)吧。”

    王勤犯了寻思,半天才说:“不行!咱和胡子不一样,胡子首要一条儿是为钱。可咱们不是,咱活一天就得和鬼子斗一天。咱该算是抗日的!”

    “对呀!咱们纯是抗日的呀!斗的就是日本鬼子!”几个人一致又同意王勤的说法。

    人精想了片刻说:“可咱不知抗联的都有啥帮规?我看这样,咱五个‘拜把子’吧?走一步看一步。”

    “行啊!那就拜把子!”

    人精见大家都同意,他伸出中指说:“那咱就咬破中指,把血滴在背壶里,再把溶在水里的血喝了,咱就一脉相通了。再培土为炉,插草为香,先叩天,后拜地,末了再拜关老爷。今生今世咱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齐心协力走抗日这条路!”

    张文义急着说:“那不行,我和张宽是爷俩,那不整差辈了吗?”

    “哈!哈!”大家这些天还是第一次开怀大笑。最后赵百川说:“咱几个肩膀头拉齐就是弟兄,张文义和张宽你们爷俩单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