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9章 河北乡村的变化(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吏得寸进尺,把朝廷的善政当做了给自家牟利的手段。只要有着朝廷的政策,应该和这些官吏斗争下去,才能让他们有所收敛,骆家庄才不会回到从前的日子里。

    刘富贵可说不过牙尖嘴利的大小子,觉得他是认了几个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趁着家里这两年有点积蓄,还是应该给他说一门媳妇,也好让他安下心来。

    谁能想到,他刚透露出点口风,才17岁的大小子干脆利落的报名投军去了。虽说刘富贵还记得老辈人说过,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是看着找门来的官差,和带着一朵大红花游着庄子洋洋得意的大小子,他也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语,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儿子离开了庄子。

    不过幸好现在有邮局,虽然大小子参了军还能时常写信回来,从小儿子读的信,似乎大小子在军过的还不错,起码一周可以吃三回肉,这可庄子里的富裕户都强了。

    而且军除了衣物和日常用品发放外,还有零花钱发。大小子攒下了零花钱大多寄回了家,一定要供弟弟去读学,说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刘富贵不懂什么叫出路,不过大小子在外面开阔了眼界,又拿钱回家,已经不能当他是一个小孩子了,这个家也能当一半主了。在询问了小儿子的想法后,他终于决定让小儿子去县里学,今天正是送小儿子去县的日子,这让他一宿没睡好。

    这个世道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许多小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见见世面,或是去城内当学徒,或是报名参军,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家老实耕田的。

    而家里有姑娘的也越来越不愿意早早的把姑娘许出去了,以前家里有姑娘的都被视为赔钱货,巴不得早早嫁人也好少了一张口。但是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不管是收拾棉田还是进厂子做工,姑娘都不再是什么吃闲饭的了。

    于是从前常见十四、五岁成婚的姑娘,现在却是十八、九岁尚未出嫁的也是大把。四里八乡的媒婆,介绍起姑娘时,也常常将对方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当成了一个条件。也拜棉纺织业所赐,加朝廷三番五次的严令,乡间溺杀女婴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连刘富贵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知不觉一锅烟将尽,刘富贵将烟锅在灰槽内磕了磕,这才起身穿好了棉袄,走到大门处打开了一丝缝隙,看了眼外面的辰光,终于转身叫起了婆娘操持早饭,为出门做准备。

    河北各地的村子里,像刘老蛇这样被改革改变了生活的农户可谓数不胜数。这些人正一点点的改变着大明的下层社会结构,成为了朝廷最为坚实可靠的基础。

    崇祯十一年开始,小学-高级小学-学组成的学校体系,在河北已经渐渐完善。从这一年开始,光是河北一地,有近五万名初小生毕业,二万七千余名高小生毕业,五千多名学生毕业。

    这些小学毕业生们,不仅补充了北方各贸易公司及工坊的需求,也为陆海军军官学校及陆军提供了充足了兵源。而他们不仅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最为坚定的捍卫者。当他们开始逐步进入到大明的各个行业去后,也在慢慢改变着整个大明的社会。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崇祯对于这个国家的治理,开始慢慢转移到这些更有朝气,更有理想,更为忠诚自己的学校毕业生身来了。旧的士绅阶层也失去了最为有力的武器,便是对知识的垄断。

    不过在这一刻,很少有人能够看得这么深远。毕竟这些小学毕业生首先进入的,是军队和贸易公司,这原本是旧士绅阶层并不重视的区域。

    当然这也是因为过去军队掌握在武臣手,而贸易公司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变得如此之庞大。使得旧士绅们完全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吸纳掉这么多人才的。

    光是一个四海贸易公司,拥有了3万2千名正式员工,1万2千雇佣军,15艘军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