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 南京(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陵城向来有六朝古都之称,虽然依山临江景色优美,但这里的夏天依旧热的像个火炉。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位于城的金陵大学,也是从前的南京国子监,南北有珍珠河、进香河环绕,东面则正对着钦天山,因山建有观象台而得名。

    南京国子监原本是六朝皇宫的所在地,当明太祖定都于南京时,将此地全都划做了国子监的用地,因此南京国子监的面积要北京国子监大的多,监内有房高达1089间,还有菜地80亩。

    不过自从永乐皇帝靖难成功,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之后,南京的国子监便迅速的衰落了下来。从极盛时期的近万学子,到了天启末年,监内常年读的生员也千余人,其大约有三分之一生员是花钱进来混资历的。

    而随着江南经济的不断发展,青楼妓馆在这石头城内更是兴旺发达了起来。因此国子监在没有改名为金陵大学前,学风已经混乱不堪,肯在监内老实读书的没几个,大多数人不是整日混迹于城内瓦舍,便是浪荡于十里秦淮河。

    自国子监改名为金陵大学之后,从北方下派的官员虽然强力整顿了下学风,但也导致了大多数生员脱离了金陵大学,使得偌大的一个校区内,只有数百学生读。

    温体仁抵达南京之后,喜爱这里风景优美,又较清静,干脆从较为偏僻的南京督察院,搬到了国子监北面的一个小院内居住。

    前来处置南京科考一案,在温体仁看来,这是他向皇帝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绝妙机会。而想要向皇帝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稀泥显然是不成的。

    能够做的符合皇帝的心意,又要让皇帝对自己记忆深刻,温体仁很快便选择了,用较为激烈的方式去处置,那些闹起了*来的士子。

    南京科考案的起因并不复杂,不过是一堆落榜的考生酒后发泄,被一些有心人把这股气发向了代表新政的金陵大学而已。

    有锦衣卫和在复社做卧底的吴昌时的帮助,温体仁不仅很快掌握了整件事的经过,还找到了复社诸子同考官孙肇兴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考试前,复社成员夏曰瑚还去拜访过孙肇兴,这无疑让温体仁抓到了复社的把柄。

    于是在他主持的查案过程,原本泼向金陵大学身的脏水,现在全部落到了复社身。而到了此时,对于那些落榜的考生来说,金陵大学和复社的举人员有没有问题已经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这些空出来的举人人名额应当如何填补的问题。以张溥、杨廷枢、陈子龙、吴伟业等复社士子,虽然痛恨于温体仁以舞弊的借口划去了复社今科所的所有士子,但是他们现在却无法号召其他考生再次声讨温体仁。

    因为现在大多数落榜考生都眼巴巴的望着温体仁,希望能够从他手获得一个举人的功名。复社士子们只能各自四处联络,希望能够找到关系给温体仁施加压力,然后放他们一马。

    因此当震孟和姚希孟舅甥两人抵达南京时,复社众人便特意为两人设了接风宴,还向震孟告了温体仁一状。

    于是震孟和姚希孟两人,不顾鞍马劳顿,第二天一早便跑来了温体仁在金陵大学的住所。震孟来意不善,本是想要打温体仁一个措手不及,迫使他将科考舞弊一案的调查卷宗公布出来,好让他们找到案卷里的漏洞,从而重新审查这件科考舞弊案子。

    然而,在姚希孟南下之时,崇祯同样发了一封信件交给了温体仁,告诉了他关于南京科考舞弊一案的社会舆论变化,和自己对这件案子的看法。

    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之后,温体仁便加紧落实和补充了,关于这件科举舞弊案的证据和供述。

    听明白了震孟和姚希孟两人的来意之后,温体仁便让自己的亲随取来了一锦盒,然后交给了两人观看。

    有些不明所以的震孟,顺手从锦盒内取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