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劝说(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没什么,但是被皇帝斥责为心口不一的伪君子,这实在是伤了舅舅的脸面了。

    因此,他悄悄的拜托了陈仁锡,走到了宫内皇后的门下,终于给震孟的起复打通了关节。姚希孟心里倒是明白的很,想要让皇帝认错,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能够让皇帝同意舅舅的起复,那也算是洗去了舅舅头的不少污名。

    黄立极选他前来传达起复舅舅的诏令,又要求他和舅舅协助周延儒做好南京科考案的善后事宜,虽然他知道这是一个政治交换,但姚希孟还是咬着牙答应了下来。起复社这些才子的前途,他更看重洗清舅舅的污名。

    然而让他没有预料到的是,他一路不敢停歇的赶到了苏州,将复起的诏令交给舅舅时,震孟居然拒绝接受。理由是,他不能不明不白的被革职之后,又不明不白的被起复。

    看着舅舅天真而固执的一定要向皇帝讨个说法,才肯接受诏书的意思,姚希孟也是有些哭笑不得。软磨硬泡也不能让舅舅接受诏书,他不得已之下,只能去请了陈仁锡来做这个说客。

    虽然陈仁锡自己已经不想再返回仕途,一心想要待在家乡做一个富贵闲人,欣赏着苏州故里的市井红尘,享受着江南女子的软语温香。

    不过他心里还是明白的,想要维系自家的富贵生活,这官场不能没有朋友。虽说他机缘巧合之下,和当朝皇后结了一个善缘,但是他也知道,这个关系不能多用,而且也只能维持到自己去世之前。

    他那几个儿子都不是什么读书的种子,在他去世之后能够庇护自家的,最好的选择自然还是苏州名门震孟一系了,因此他才厚着脸皮去向皇后求了一个情分。

    陈仁锡花了这么大代价得来的起复命令,自然不能让震孟这么打了水漂,因此在姚希孟的请求下,他也匆匆过来劝说了。

    “…今登基之后,虽然没能一扫朝奸邪,但是励精图治之心,却是有过之于先帝的。

    湘南先生应当也听说了,去年后金绕道入侵关内,全赖圣天子之鸿福,方才能够让鞑虏退却,可见今真乃是英锐之主也。

    但是陛下毕竟年少,虽然锐气勃勃,可若是身边缺乏正人之引导,难免不会被小人引邪道。譬如齐宣王,亲贤臣而兴齐国,近小人而亡齐国。

    如今围绕陛下身边的都是些什么人?黄五、施凤来、崔呈秀、冯铨、吴淳夫、李夔龙,大抵都是当年阿附魏忠贤的小人,若是陛下常年受到这些小人的熏陶,则又能保持多久的本心呢?

    昔日东晋时,天下士人都曰:安石不出,奈苍生何。今日我也要问一句,湘南不出,奈苍生何。”

    在陈仁锡连哄带吹捧下,震孟的脸总算是有了几许笑意,不过他口却依旧说道:“明卿说的太过了,我岂能和谢东山相提并论。再说了,朝不是还有被陛下称赞不已的天下正人蕺山先生在吗,何必要我这把老骨头出门受累去。”

    陈仁锡冲着姚希孟打了一个眼色,姚希孟顿时会意的说道:“舅舅这是高看了起东先生,这位先生虽然是道德君子,但是却没有多少匡扶朝纲的心思。

    他一心躲在官校做自己的学问,整天谈什么:良知不离闻见,求道之要莫先于求心。他对陛下谈慎独,陛下说他的对,说那些贪官污吏是没能做到慎独,导致贪欲过盛,所以不能致良知,因此央官校要好好教育他们,起东先生立刻变的哑口无言了。

    朝的正道人,哪个不对起东先生大为失望。在我出京之前,何吾驺、许誉卿两位大人对我千万嘱咐,说一定要请舅舅接受这道诏书,也好为朝廷正道增加一份力量,免得朝奸党势力越来越大…”

    震孟的内心终于有所动摇了,他有些迟疑的说道:“韩象云和钱牧斋他们,难道任由朝局势这么败坏下去吗?”

    姚希孟立刻急急回道:“韩象云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