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5章 崇祯的解决办法(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检对黄立极说的后半段理由倒没有放在心,不过对于前半段理由,他倒是陷入了思考之。品書網沉默了一会之后,他对着一边的孙承宗询问道:“对于移藩一事,孙先生也是这么看的吗?”

    孙承宗踌躇了一下,才回道:“回陛下,黄首辅说的不错。庆藩驻庆阳北古韦州城,控延安、绥、宁三地;韩藩驻平凉府,控三原之地;这两藩成犄角之势,护住了关平原。而秦藩居于西安,坐镇关平原。以三藩,再加肃王坐镇于兰州,这也是昔日太祖分封诸王以守边疆的用意。

    虽说自永乐皇帝之后,诸王护卫被大肆削去,亲藩守卫国门之职责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宗藩居于当地,加当地的官府,依然还是能够代表朝廷震慑压制地方的势力。现在将这三藩从当地迁出,陕西地方的秩序有可能失去平衡。

    臣担心,地方的秩序如果失去平衡,有可能再爆发一次哱拜之乱,以今日陕西地方的形势,如同是一堆浇火油的干柴,火一旦燃烧起来,恐怕不是过去那些流民暴乱可相的。

    至于三藩迁出陕西之后,迁居地所要补偿给三藩宗室的田宅问题,这不是臣能插嘴的事务了。”

    孙承宗的解释,倒是让朱由检的思绪更为清晰了起来。虽然册封在陕西的四个封国,对于当地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宗室对于地方来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在这些宗室生活的地区,地方的士绅、少民和回回也都被打压的不成气候,倒是间接的维护了朝廷大一统的秩序。

    朱由检思考了许久,才继续说道:“你们的担忧也不是不存在,但是对于今天的朝廷来说,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陕西地方各种分离势力有可能的壮大,而是整个陕西底层百姓的生存问题。

    同流民起义导致整个陕西糜烂,并殃及周边地区相;一些地方士绅大户和少数民族想要割地称王的想法,对大明来说反倒是更好对付一些。

    当然,朕这么说的意思,也不是纵容地方势力分裂我大明。朕的意思是,以今日的陕西局势来看,连年爆发自然灾害的陕西,已经无法负担四个藩国的日常支出了。为了减轻陕西民众的负担,确保当地不爆发大规模的流民暴动事件,迁走三藩是最为快捷有效的办法。

    迁走三藩之后,三藩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用这些土地来安置流民,那么现在陕西百姓和朝廷、官员士绅之间的尖锐矛盾,必然能够大大的得到缓和。且朝廷处置了宗室之后,陕西地方的士绅大户,想必也能有所触动,收敛一些残暴不仁的举动,也算是达到了杀鸡警猴的目的。

    至于三藩迁走之后,地方权力平衡被打破的问题,朕以为朝廷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起当地的权力平衡,避免地方的士绅大户借着这个机会,窃取宗藩离去后的地位,动摇朝廷在当地的权威。

    朕以为,士绅会议和学校教育的推广,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建,都能够在一定程度昭显央之权威。此外,内阁也应当加快督抚管辖区域的调整进度,孙先生回去后在总参谋部也讨论一下,加快对陕西边军整改和新军筹建的方案。有了以这些举措,应当能确保朝廷对陕西变乱的应对能力了。”

    听到崇祯如此坚决,黄立极立刻转变了口风回道:“陛下既然已经有了主张,臣自然会服从于陛下的意思,但是这三藩外迁的地址,臣等今日恐怕是难以决定下来了,还请陛下准予延期讨论。”

    好不容易才将这些官员堵在了道德墙角里,朱由检又怎么会轻易的放他们离去。这一延期,天知道他们能够延期到什么时候去,陕西的百姓恐怕是忍耐不了这么久了。

    朱由检的左手握了握扶手,想了一会才开口说道:“那将三藩外迁宗室的问题和其他事件分开讨论,今日先将查问韩、秦两藩的谋逆案一事和宗室子弟涉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