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2章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阻拦(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了遏制黄台吉声望的继续增长,代善和莽古尔泰终于放下了往日的仇怨,在这所大帐内进行了一次诚恳而有彻底的交流。品書網

    本次出征察哈尔,本是六月满蒙亲贵在沈阳召开的大会定制下来的。刚刚降服于后金的蒙古各部和科尔沁部都不愿意后金彻底击溃察哈尔,因此他们宁可支持后金南下伐明。

    但是以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三大贝勒为首的八旗老将们,却不愿意再去进攻大明坚固的宁远防线了。更何况,在三大贝勒的带领下,不少八旗亲贵正忙着同明国商人做起各种生意,对于同明国作战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

    辽东的木头和大豆,现在已经成为了后金输出数量最大宗的货物,今年这两样货物的输出总价,几乎已经达到了往年貂皮和人参的出口总价。

    对于辽东之地的历史记载,起于战国时代。但是直到明初时,辽东还是一个散布着原始森林和沼泽地,以无人区居多的一片土地。

    到了努尔哈赤起兵之前,辽东人口大约有千万人,所开发的的耕地也不过才6、7百万亩,每年朝廷都需要从外地输入大批的粮食,以供应辽东驻军。

    而到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后,近十年的残酷战争和老奴对汉人的屠杀,使得辽东人口大约剩下了一半人还不到。迫于紧张的战争局势,使得后金一直没有精力恢复辽东的农业。

    更何况,努尔哈赤对待汉人的歧视和压迫政策,使得女真人不放心让这些汉人离开自己的视线去野外开垦田地,生怕他们会此逃亡。

    直到黄台吉台后,察哈尔-明国对后金的联盟,因为林丹汗西迁和天启去世,导致这个联盟不废而废,后金外部的军事压力大为减轻,再加明人求和等因素,使得后金八旗亲贵终于开始加大对于农业的重视。

    去年同四海贸易商行达成协议之后,二贝勒阿敏带头开垦被荒废的河西耕地,随后代善和其他八旗亲贵开始跟进,使得后金国内的耕地数目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本年度的耕地总数已经超过了5万倾地。

    后金国内对于粮食控制的非常严格,但大豆不算是什么正经粮食,因此只要国内粮食没有匮乏,倒是不禁止出售给明人。

    四海商行对于大豆的收购价格相当高,且并没有限制收购的数量,使得今年后金国内起码有3万倾地种了大豆。以每亩地150斤计算,这也是4亿5千斤的大豆。

    按照四海商行150斤\/元的收购价,便是数百万元的大生意。而代善等女真亲贵,从这桩大豆生意能够获得的3成的利益。

    但是因为蒙古各部的投奔,导致国内粮食不足,加黄台吉的阻扰,最终代善等人售出的大豆,明面和私下的也不过才110余万元。这使得代善等人获得的收益大不如预期,还被迫交出了一部分粮食用于赈济那些蒙古附庸部民。

    这件事让代善、阿敏等人大为不满,他们并不是不满于拿出粮食赈济那些蒙古附庸部民。而是不满于,黄台吉让他们交出了私人财物,却以后金大汗的名义分配了这些粮食,让他们损失了一笔财物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

    不过虽然在大豆生意损失了不少,但是在木材生意,代善等人倒是赚了个盘满钵满。不要看后金国内恢复了近5万倾耕地,这些耕地对于整个东北地区来说,还占不到1%的土地数量。

    整个东北地区的土地,山地和林地大约占六成,草原占了3成5,沼泽也有近5%,最后剩下的才是1%不到的耕地。像辽河下游营口附近,原先是一片沼泽地,正是在这一年多的修缮水利之后,方才渐渐排去了淤水,有了几分草原的样子。

    不过东北林木如此之繁盛,但是京城需要修建宫室时,却很少去东北伐取大木,这并不是说东北的木头不好。水曲柳、核桃楸、黄檗这些东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