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5章 李朝钦的投效(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检看着再次被召见而来的李朝钦,心里也不由有些感慨了起来。

    登基一年多来的经历,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些事。从前他在学校学到的那些粗浅的政治理论,也正在一点一滴的影响着他处理事情的方式。

    也许后世初高的政治课程偏重于理论,少于实践。且和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并不发生关系,一旦毕业之后这些东西便抛之脑后了。

    但是这些课程的总结,毕竟是一个时代的精英,从数百年的政治实践提炼出来的理论总结。某个伟人的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崇祯之后,整个王朝的政事也成为了他最好的实践机会。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崇祯蜕变的速度之快,也着实让外朝的官们感到惊讶。

    对于政务的熟悉之余,崇祯也开始重新认识了,围绕在他身边的内宦和朝臣们。

    如果说刚登基的时候,他还在努力的区分着宦官和官之间的区别。那么到了今天,他已经觉得,不管是宦官也好,官也罢,其实都不过是一个个政治势力的代表。

    而作为大明的皇帝,他最基本的任务便是平衡这些势力之间的力量。再进一步的话,便是整合这些政治势力沿着他所设计的道路共同前进。

    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黄立极、顾宪成、李三才、刘宗周、袁可立等等这些人物,也并不是舆论所言的君子和小人。

    其实在苏长青看来,他们身其实都贴着一个标签,用后世的语言来表述,是政治人物,又或者叫做政客。

    不管是政治人物也好,还是政客也罢,他们所代表的都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言论,而是某个团体、乡党、阶层的主张和利益。

    这像是浮在海面的冰山,看起来露出海面的冰山体积,不过是整座冰山的十分之一罢了。

    所以能够让崇祯知晓名字的政治人物,即便现在表现的再落魄,他也曾经代表过一个不小团体或阶层的利益。

    正是通过了这些有名或无名的政治人物,崇祯才能把自己的声音,一层层的传达到这个庞大帝国最底层民众的耳。

    对付这些摆在明面的政治人物,而不对付他们背后的政治团体,那么不过是扬汤止沸,过一段时间便有新的政治代表人物冒出来。

    又或者不是对朝廷的命令阴奉阳违,便是想要另起炉灶,反叛他这个不能维护他们权益的大明皇帝了。

    所以,崇祯觉得,只要不是背叛了大明,或是危害了所有人利益的政治人物,都不应当使用极刑。这些政治人物在他面前固然代表着各个政治团体的利益,但是他们又何尝不是他在那些政治团体成员面前的代言人。

    不过如魏忠贤、崔呈秀这样的政治人物,已经颠覆了大明朝堂的政治平衡,甚至已经威胁到皇权的威严了。所以崇祯也不能不出手,把两人一个赶回家守孝,一个赶去凤阳守陵了。

    魏忠贤、崔呈秀离开了京城的权力心,加东林党人的部分起复,使得大明的朝堂终于渐渐恢复了政治平衡。

    魏忠贤、崔呈秀的离去,也使得曾经控制朝政的阉党这个名称差不多消失了,朝堂重新呈现出了各派分立的势头。东林党人虽然有心算账,但是崇祯显然无意让东林党人再次在朝内做大。

    连续几位想要翻东林党旧案的官员,或是被驳斥或是被外放,也使得东林党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

    而还没等他们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朱由检又挑唆着钱谦益组建了一个新东林党,掀起了东林党人内部之间的争斗,这下东林党人更加难以团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团体了。

    当外朝的各家政治团体渐渐陷入到斗而不破的局面时,内廷通过改制和缩减人手,也终于让一干信王府出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