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3章 路边老农(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城的农历六月,其实是公历的七月。请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说!也是夏天到了。相对于去年夏天的炎热,今年的夏天倒是凉爽了许多。

    而海河流域经过了一年多的治理,终于显露出了一个大略的水系框架。调节河流水利的水库和灌溉渠道的修建,使得京畿地区以往只能种植高粱的草甸区,现在也被开发成了水稻种植区域。

    特别是京城西北的海淀附近,原本是湖泊密集的沼泽区域,除了芦苇和野鸭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农田。但是现在附近的村民却从这片芦苇荡,硬生生的开辟出了一大片水田。田内的水利灌溉渠道纵横交错,远远望去倒是有了几分阡陌纵横,风吹稻浪翻滚的景致。

    而在附近的一些山坡地,则开出了不少玉米田和红薯田。原本常见的谷子和高粱,先下却成了偶尔的点缀,只在一些边角地区还能看到。

    原本今日准备去海军军官学校巡视的朱由检,看着路边的农田和水渠,心倒是大为振奋。他稍稍拉紧了缰绳,把跑的正欢的赤风给停了下来,想要好好看看这边的风景。

    而难得出城的赤风,显然还没跑尽兴,对于崇祯突然拉停它的举动甚为不满,晃着脑袋在原地转了起来,让崇祯不得不陪着小心安抚了它许久,才让它安静下来。

    跟着崇祯身后的几名侍卫赶紧下马跑来过来,接过了崇祯手的缰绳,小心的向他询问道:“陛下可有什么事要吩咐么?”

    朱由检示意一名侍卫走进一些,然后按住他的肩膀下了马,稍稍活动了下才说道:“骑的太久,腿有些麻了,我们在这里小歇一会在走。”

    连善祥不在京城时,接替他负责皇帝警卫的,便是亲军指挥使梁用吉。这位亲军指挥使原本是世代锦衣亲军出身,不过一向不爱参与政治,做什么事都很谨慎小心,因此不被司和魏忠贤所喜,在锦衣卫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物。

    朱由检便是看在他谨慎小心,又没有参与过天启党争,帮助魏忠贤打压过东林党人。因此很快把他提拔进了侍卫亲军。

    他赶紧从腰间摘下了水壶递给了崇祯说道:“陛下你先喝口水润润嗓子,要不然我们去前面那处凉亭歇一歇脚好了,那里没有太阳直接照射。”

    朱由检抬头往前看了看,的确有一座小小的木亭,边还长着一株犹如大伞一般的槐树,把整个木亭都遮蔽在了树荫之下。他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也好,去亭子里坐一会,你去请那边田间劳作的农夫过来,朕想同他聊一聊。”

    虽然不知道崇祯找那个在田里劳动的老头做什么,不过很知趣的没有多问,而是很快遵照了皇帝的吩咐,把人给请了过来。

    看着这位头发花白,又黑又瘦,脸皱纹如同刀刻一般的农夫,在自己面前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

    朱由检不由温和的对他说道:“老丈不要害怕,我只是路过这里,看到此处风景一时欣喜,才叫你过来询问一二,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位农夫虽然还有些胆怯的缩着脖子,担也点了头点了头说道:“还请贵人问话,小人知道什么说什么。绝不敢隐瞒贵人。

    朱由检仔细想了想才问道:“我刚刚经过这里时,发觉田地都里种的大都是海外传来的玉米、红薯,还有一些大豆。我想问问,这玉米、红薯的产量,同原来的高粱、谷子相,每亩可多得多少?”

    这位老农并没有认出自己面前坐的是大明皇帝,他以为这大概是京城那家的公子到乡下来解闷来了。

    崇祯的和颜悦色,终于释去了这位农夫心的惧意。而崇祯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正好在他解答的内容之一。

    因此,他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的回答了崇祯的疑问,“我家的田地不肥,往年种谷子和高粱最好的年成,也每亩能收100斤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