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2章 对于天主教的重新认识(第1/2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由检看着徐光启诚恳劝谏的样子,思考了一下才说道:“两位先生以为,朝廷应当怎么做,新政才能赢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呢?”

    虽然对于皇帝的问题有些疑惑不解,徐光启还是诚恳的回道:“陛下是大明天子,只要陛下颁发的新政有利于国计民生,天下百姓自然应当支持朝廷的新政,这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么?”

    朱由检默不作声,又把目光转向了王徵,在皇帝目光的注视下,他不得不开口说道:“想要获得天下百姓对新政的支持,臣以为,应当许百姓以利益,百姓重利轻义。!

    若是他们能够因为新政获得利益,新政获得百姓的支持,自然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虽然士大夫们口头都言之凿凿的说,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但是拜大明发达的商品经济所赐,近世的士大夫们在实际行动,追求实际利益的举动可以说是皆是了。

    像蒲州张、王两家,根本是披了一层士大夫外衣的商人了。江南地区的士绅同豪商之间,早通过姻亲关系勾连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算是王徵这样还算遵守着传统价值观的士大夫,对于使用利益去引诱百姓,以获得百姓对于新政支持的方式,也并不抵触。

    不过朱由检显然并不认同两人的说法,他摇了摇头说道:“用利益去引诱百姓支持新政,固然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效,但是以朝廷现在的状况,可给不起足以让天下百姓长久支持下去的利益。

    朕以为,想要让天下百姓支持新政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他们不支持新政会受到利益的损失。

    朕之所以要在短期之内把局面铺开,是要让新政能够尽可能的影响到大多数百姓的生活,让他们成为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

    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势下,那些反对新政的士大夫便不能不考虑,废除新政引起的各地百姓的反弹。

    如现在开设的三大银行,那些商人们刚开始不过是想要做一次小小的投机,看看能不能从朕这里、新政捞取些好处。

    但是到了现在,他们最大的愿望却变成了,保住他们在银行的投资不受损失。

    为了挽救已经投入的1块钱,他们不得不新投入了2块钱;为了挽救已经投入的3块钱,现在他们又不得不再次投入6块钱。

    其他行业的商人朕不是很清楚,但是在银行有股份的商人,必然是最为支持新政的。

    同理也是,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设,没有朝廷的投入并无法完成。在工程没有完工之前,地方的百姓、士绅不得不支持朝廷,以避免工程断。

    而购买了朝廷为筹集建设资金所发行公债的百姓们,他们更不愿意新政废除了,没有了新政对财政的变革,公债的偿还没有保证。

    所以,两位先生的担忧,在朕看来并不是问题。现在的摊子铺的越大,新政推出的政策越多,反对新政的力量越是畏缩。

    试问今日之大明,除了朕以外,谁还能维持住现下的局面?难道那些东林党人台之后,能够用仁义两字一所带来的书籍,不但有着颂扬天主教的典籍,宣传欧洲化和自然科学的书籍,还包括了对于天主教黑暗历史的批判书籍。

    耶稣会修士在东方的人数本不足,加还要分心于传教事业,因此对于这些书籍并没有进行全面的整理。

    只有当这些书籍运到京城,在国皇帝的命令下,扩大同馆,专门整理和翻译这批书籍时,他们才发现了自己携带而来的书籍,居然有新教人士所写的反天主教书籍。

    已经把书籍缴纳出去的耶稣会修士们,对这个局面也只能装傻了,毕竟他们现在可拿不回这些书籍,一旦闹将起来,反而会给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教事业带来危害。

    而对于翻译这些书籍的同馆学者,科学院的院士们来说,倒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