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8章 宏观调控?(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渊思对着崇祯低头行礼之后回道:“不,陛下。手机端这是度支司各位同仁,在研究了辽西镇民间商品交易之后,共同得出的结论。”

    衣食住行,这是满足一个人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需求。围绕着这四样基本需求,人类最终创造出了犹如海滩的沙粒一样多的商品。

    在农业社会,后三样作为商品来流通都是有着局限性的,但是唯有在穿着,便于运输的纺织品,是最好的流通商品。

    所以这位户部官员说的没错,只要掌握了粮食和棉花,即便是国家没有控制贵金属的储备,也拥有了发行货币的资格。

    但是粮食和棉花最终还是表象,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只有控制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朱由检才能喊的出来,金银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砂石,只有土地才是财富之源。

    当然,现在的崇祯是喊不出这样的话来的,算是喊出来了,也会被这些封建官僚认为他是发了神经了,居然想要把天下的土地都收归国有。

    朱由检摇了摇头,把脑子里有些疯狂的想法甩了出去。他正色的看着王渊思说道:“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不过朝廷已经建立了粮食局,以调剂天下粮食的生产和运输。

    你不如说说另外一个,朝廷应当如何从棉花入手,保证纸币能够在市场购买到充分的棉花好了。”

    王渊思想了想便说道:“天下棉花产地,一在苏松,一在山东。苏松之地约有棉花百万亩,平均亩产子花80斤,净花约三分之一,年产净花约25万担。

    而山东棉田约是苏松的一倍,但是亩产只得65斤,净花约为四分之一,年产净花约32万担。

    以两地约占了天下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一,江南的气候虽然适宜种植棉花,但是地狭人稠,想要继续扩大种植棉花的面积也是较困难的了。

    但是山东,和山东相邻的北、南直隶、河南地区同样适宜种植棉花,陕西、山西也有一些地区适宜种植棉花。

    北直隶有耕地61万6千7百余顷,山东有耕地116万6千5百余顷,河南100万4千6百余顷,但是三省种植棉花的田地过去从来没有超过500万亩过。

    今年北直隶因为有内府牵头,对山海关到天津之间新开辟的54万亩田地进行稻棉轮作制,才让北直隶的棉田第一次超过了山东。

    让三省棉田面积第一次达到了700多万亩,但是沿黄河下游及保定以南区域,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以改种棉田。

    河南以西、以北,山东以西、以北,北直隶以南这片三角地带,有近3000万亩适宜种棉的土地。

    棉花5月下种10月能收获,生长期短,受气候影响也较小。最近这些年来,北方天气反复无常,不是旱灾是水灾,要不然有飞蝗。

    若是能够让这一区域改种棉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受灾的损失,还能让朝廷控制住棉花的市场。

    臣以为,只要仿效粮食局成立储棉局,鼓励三地扩大种植棉花的面积,只要三地的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之,那么朝廷发行的纸币,不渝有贬值的风险。”

    朱由检转过头看着郭允厚说道:“成立储棉局,用纸币收购棉花,郭先生也是这个意思么?”

    郭允厚颇为沉稳的点了点头说道:“根据陛下转来的,关于黄河下游有可能爆发蝗灾的调查报告,臣已经仔细的看过了。

    据田明在报告所写,凡是大旱之后,或是先涝后旱的地区,在下一年度爆发蝗灾的几率会很大。

    而陕西已经两年大旱了,黄河水量骤减。这黄河下游直到渤海湾,都是出名的蝗区,从万历年到今天,四十多年来一共发生了7次蝗灾。

    既然田明认为兴修水利,开垦荒滩及在蝗区种植树木能够防治蝗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