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4章 西南有急报(第2/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正是因为皇帝停止了山东辽饷的缴,沈宏所才勉为其难的应承了,皇帝要求的沂沭泗流域治理工程。

    但是他也很清楚,自古以来治河是一个苦差事,当年大元为了治理黄河不是连江山都丢了么。

    山东境内有大运河经过,因此平时的劳役已经相当繁重了。如果想要再征发百姓去治水,最起码也是要拨给口粮的。否则强拉百姓去治水,导致百姓家缺乏劳力耕作,田地欠收,那肯定是要出乱子的。

    对于其他人,沈宏所是不放心的。但是对于张耀芳,他还是有些信心的,最最起码这位不会克扣了水工的口粮以自肥。

    他跑来京城,一来是陪同老友面见崇祯,二来便是想要从朝廷多少弄一些经费回去,也好补贴治水的亏空。

    此外,宫内的太监首领王承恩也派人同他接触,表示内府想要修建一条从青岛、胶州到济南的铁路,希望他到时候能够给予方便。

    沈宏所正感觉山东的未来似乎正露出了一点曙光,自然不愿意张耀芳在这个时候触怒了崇祯,从而让他少了一个助力。

    他正准备出声替老友周旋时,朱由检却认真的看着张耀芳说道:“张长史觉得,这沂沭泗流域的百姓愿不愿意修河治水?”

    张耀芳毫不犹豫的说道:“沂、沭河往年一到雨季经常泛滥于鲁南、苏北平原。沂河洪水泛滥时,郯、苍、邳地区尽成泽国。

    兰山县能够平地积水半人多高,洪水季节街都要行船走动。邳县一到洪水季节堵塞城门,以防洪水入城,百姓甚至可以坐在城墙洗脚。

    郯城南部有大片土地因洪涝灾害而荒芜,当地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在这两条河的流域内,算是广有田地的缙绅地主,也常常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臣以为,只要选派得力的人手主持大局,三省百姓一定会乐于参与朝廷治水的大计的。”

    朱由检对着他点了点头说道:“是啊,既然有百姓的支持,我们还有什么做不成的呢?朝廷当然会给你支持,但是地方也不能完全指望朝廷来负担。

    对你们来说沂沭泗流域的整治是当地百姓的大局,但是在朝廷面前,这不过是大明无数条应当治理的河流的一小部分。

    所以,朕可以告诉你,朝廷会支持你们治水,但是你们也要把当地百姓发动起来,让他们明白治水不单单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只要下同心,那么不要说十期工程,是百期工程,我们也一定能够完成它。但是如果下离心,还没有开始做事,等着天掉馅饼,那么哪怕再简单的事,也一样完不成。

    你看,这古人说愚公移山,如果没有愚公的行动,又怎么会有神人的出现和帮助呢?所以你们做什么事要先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再向朝廷提要求。

    当然朕也可以答应你,只要朝廷的状况还维持的下去,不会断了你的治水经费。沈巡抚回去的时候,可以先带3万元,作为准备物资和征发人手的经费…”

    张耀芳同皇帝的争论,反而替山东先争取来了一笔开办费用,沈宏所赶紧悄悄的拉了拉张耀芳的衣角,示意他见好收,不必再同皇帝纠缠下去了。

    能够获得崇祯的保证,张耀芳已经颇为满足了。他当然没有奢望,所有的经费由朝廷独立承担,他只是担心这位小皇帝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治水工程半途而废而已。

    等到王承恩送沈宏所、张耀芳离开后回来,不由有些好的对着崇祯问道:“陛下,之前你不是已经打算把整个治水工程的经费包揽下来了么,怎么今天又改变主意了?”

    朱由检坐在自己的位置喝了一口香茶后,才漫不经心的对着他说道:“朕没有改主意啊,但是如果朕一开始这么告诉他们,让他们放手去干,朝廷会承担所有的治水经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