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章、件、档案,把整面墙壁都遮挡的严严实实的。
事实,在崇祯不断的改造下,这座书房已经越来越不像是个书房了,除了后进殿内的书库没有做改变之外,这前面的房间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
那些古玩、字画珍藏都已经被移出了房间,剩下的只有地球仪、和书桌背后挂着的两幅地图,还有堆满了件的书柜。不管怎么看,这里同人雅士用以玩写字的书房都相去甚远了。
不过对于王承恩这样的总管太监来说,在这样布置的房间里寻找皇帝所需要的材料,却是轻松的多了。当然,他们想要从做手脚也往日困难多了。
王承恩看了看书柜贴着的标签,很快便找到了崇祯需要的那份件,他赶紧取出了书架摆放的纸盒,然后转身疾走的放在了崇祯面前。
央官校现在的职责,已经从教育失职的官员,扩展成了一个覆盖整个官僚体系的再教育学校。
官员晋升提拔之前要进入官校进行学习培训,新入仕的官员要进行学习培训,连那些按照规定进行起复的官员同样要进行学习培训。
负责管理央官校的几位官员,还试图把吏员的晋升、考核也同样纳入到央官校的管理权力之内。
被称为蕺山先生的刘宗周,每日里光是忙着准备这些官员的教育问题,已经是有些焦头烂额了。不过这也给了崇祯一个意外的结果,以刘宗周为首的一部分东林党人,认为掌握央官校的教育权力,对于重塑大明官场的风气,打击阉党的流毒很有好处,因此都无暇顾及同崇祯争执,朝廷要如何用人的问题了。
当然在对这些官员进行教育培训之后,不管怎么说,双方都算是有了一份师生之间的名分,这也使得某些涉及党争不深的官员,更在朝廷给予对方留下余地了。
朱由检翻看了一遍,这批起复官员的培训简历,还有刘宗周在一边写下的个人评语之后,便把目光聚焦在了安之这个名字。
安之,字铁庵,湖广夷陵州人,生于万历二十年,天启二年的进士。之后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练习办事;不久便升任检讨,检讨掌修国史。
不过随着朝党争日趋激烈,他最后选择了解任回乡,以躲开朝党争的漩涡。
元年初,被御史举荐重新起复,本应起复为南京国子监司业。但是因为南、北两京的国子监都改成了大学,所以在崇祯的命令下,安之被召入了京城,准备授予其他官职。
不过随着央官校的开办,安之首先被安排进了央官校进行培训学习。
根据刘宗周的评语,安之不但是这批官员学问最好的,治学态度也非常严谨,因此可堪大用。
朱由检琢磨了下此人的简历,履历倒是较清白,而他在官校培训时写的几篇章,也蛮合乎自己的心意的。
他随即盖了件,对着王承恩吩咐道:“你现在去传召,央官校的安之、薛任、汪思源三人,朕想见见他们…”
当日近正午的时候,朱由检终于见完了三人,他心里原本下的决心也清晰的几分。
用过午膳之后,朱由检便跑去了华殿,在华殿后殿召见了黄立极。
朱由检同黄立极见礼之后,便道明了自己的来意,“今日朝弹劾两广总督李逢节的奏章不断,内阁方面对此事是怎么个看法?”
黄立极正坐在一张椅子,对着崇祯习惯性的拱了拱手,才说道:“老臣以为,两广地区地位重要,乃是我大明腹地同南方土人之间的重要屏障。
特别是广东,既有海防又有陆防,且广东的税赋又是用于西南平乱的大头。老臣以为若是两广总督所用非人,则大明东南半壁江山有动荡的风险。
李逢节处理海防一事,采用以邻为壑之策,不仅大大的伤及了朝廷的颜面,也给各地官员开了一个很不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