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鱼、猛禽、强大的中立国(第1/3页)  抗战尖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美国记者哈雷特阿班就是其中一个热切的观战者。

    1926年年初,美国人阿班在旧金山订了一艘老船西伯利亚战神号的往返船票,本打算在中国只待6个月,最后却待了15年,并且成为《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深深陷入复杂多变、危险刺激的远东迷局当中,不能自拔。15年里,他报道了北伐战争、东北易帜、蒋冯阎大战、中东路战争、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等,直到上海成为“孤岛”的最后一刻。同时,他也从默默无闻的普通记者,逐步成为中、美、日等国诸多名人政要的座上宾。

    20世纪20年代起,涌入中国的西方记者如过江之鲫,但就当时的社会地位而言,无人可望阿班项背。阿班生性争强好胜,在第一线拼抢突发事件,人所不及,但他的真正优势,还在于广泛的上层关系。中国政府高层及日、美、英、苏等国在华最高层里,尽是他的私交。国民政府初期想逐他出境,弄到后来,四大家族竟都奉他为上宾。日本方面更重视,文武各派各系的最高头目,恨不得把他门槛踏破。苏联也有趣,一边掀起批判阿班浪潮,一边派大使与他密谈,托付他转达高层意思。至于美英方面,自不待言了。阿班之重要,在于他的作用已完全超出了区区记者的层面。对美国政府而言,他是个不支薪的高级情报员,免费提供绝密情报,分量超过任何正式间谍。对其余各国政府而言,他是个编外的美国外交官,其作用,常常是美国大使所不能及。因此,日美之间、中美之间、苏美之间,都要由他来频频传话。至于各国的内斗,也要向他暗泄天机,好登上《纽约时报》,搞乱对方。比如,日本正式加入轴心国前,即因最高层两派对峙,有人将消息暗中相告,使他平白得了一个全球超级独家新闻。这一切当然有赖《纽约时报》的金字招牌,及其取之不尽的资源。

    驻上海的外国记者中,以阿班的阵仗最大,居则百老汇大厦:“你是对的,日本侵略中国将从现在开始。侵略和欺骗是日本的本性,你是第一个看到这个本性的美国人,可惜大众的觉悟总是比第一人晚十年的,恐怕普通的美国人只有亲身遭受日本侵略后,才会相信你今天看到的一切。”十年零三个月后,珍珠港事变爆发,刘越石的预言应验了。

    仿佛日本海军也很喜欢用阿班发警告,1932年1月28日下午,日本第三舰队司令员盐泽上将请阿班到自己旗舰上,用鸡尾酒和鱼子酱款待了阿班后,他告诉了阿班一个惊人的消息,当天晚上日本海军陆战队将挺进闸北。大为震惊的阿班马上赶回办公室把这个大新闻发回美国纽约时报,随后就电话了美国驻沪总领事,总领事被他吓了一跳,不是为了怕日本军事行动伤害到美国侨民,而是怕这个是假消息,返回美国国内惊吓了国内人民。不过好在他不用担心太久,几个小时后,日军说到做到,打着火把进军闸北,十九路军果断开枪,用弹雨迎接了他们。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

    日本陆军高级将领松井石根是他的老朋友,1935年松井石根退役了,而且身体不好,曾经中风,阿班不顾日本领事官员的阻拦,采访了这个被日本官员称为没什么用处的干瘦老头。事实证明这个冷灶烧的恰到好处,1937年松井石根将成为华中日本陆军的统帅,他感激阿班在他落难时候的敬重,后来给阿班提供了很多采访上的帮助。

    八一三抗战爆发后,阿班在上海的舒服日子被打断了,日本人与英美法意等国谈判,拿走了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的控制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日本人以安全为名,把各国侨民赶到了苏州河以南,阿班在上海的老巢恰恰是苏州河上外白渡桥北侧的百老汇大厦第十六层。他不得不满腹牢骚地搬家到了苏州河南,在美国领事馆对面一个饭店里租了坐落在十一层的一个套房。这个套房有两个阳台,一个阳台可以看到闸北和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