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六 廷对(第1/3页)  大宋食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初一,尽管盛暑已过,可中午时分阳光依旧火辣辣的厉害。

    外头街道上的行人光着膀子都还觉得热,一个个都在痛骂贼老天怎么还不下雨,都快把人个烤干了。

    而皇宫的政事堂,屋里和屋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屋外和街道上一模一样,都是艳阳高照的的好天气,而屋里却阴森晦暗,哪里的书办身穿长袍还觉得有些凉飕飕的。

    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地方,百官之首的富弼斜靠着办工桌后边椅子上,眼神漠然的看着书办轻手轻脚,像小蚂蚁似的捧过来一摞摞明黄色的奏折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这数百份奏折,都是今天早上递上来的,早朝时皇帝粗粗的看了几分后,就把这些累人的活都转交给了政事堂,要宰相先拿个主意。

    其实根本不用看,富弼就知道奏折上的内容是什么,无非就是上书弹劾赵宗懿的折子。

    书办低声的禀报,一共871份奏折全在这里了,估计过几天还会陆陆续续有外地递来的奏折。

    富弼就像是个面无表情的泥菩萨,一言不发,知趣的书办蹑手蹑脚的退到一旁,用眼角瞄着,静候宰相大人的吩咐。

    无意间,他看到宰相大人眼睛猛然间喷出两道摄人的寒光,就像是两柄利剑,看的书办心里有一阵发颤。

    他知道宰相大人的眼光毒辣的很,这等成了精的老家伙所看到的,都是他们这些常人所看不到的事情。

    皇宫就是个大筛子,在政事堂侍奉多年的他,哪里会不知道昨晚上在新兴侯府发生的大事。

    他心说,估计赵宗懿这家伙要倒大霉了,谁让他猪油蒙了心妄想登上皇位,他不倒霉谁倒霉。还有揭发他的胡不为,这回可是得了大利了。

    书办暗叹这等好事怎么不落到我的的头上呢,胡不为这家伙不但菜做得好,运气也好的让热人眼红,真羡慕啊!

    他那里知道,其实富弼现在心里想的根本不是赵宗懿的事,在他的眼里这家伙就是个还会喘气的活死人,被皇帝所唾弃已经是半山订钉的事,不值得一提。

    他想的是本次事件的首功之人胡不为。

    上的奏折越是多,就等于为胡不为请功的多,骂赵宗懿对朝廷危害越大,就等于说明胡不为的功劳更大。

    他可没忘记,皇帝早就有扔个乌纱帽给胡不为的想法,现在胡不为的功劳也有了,更加有利于皇帝的想法。

    依照胡不为的功劳,皇帝就是加官进爵也是有可能的。皇帝要他看奏折先拿个主意,目的就是希望最好由宰相先提出对胡不为的赏赐。

    这样文武齐聚的朝会上,皇帝看上去就像是在诚心纳谏,而不是出于他的私心。

    可在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朝廷大员们看来,胡不为这等市井混混,是他们这些满腹经纶的高洁之士所深恶痛绝羞与为伍的败类。

    这等混混,可想而知哪里会有治国安邦的才能,要是放他进入官场,那就等于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富弼用力按压发胀的太阳穴自语,“要想永远将这个幸进小人隔绝在朝堂之外,难呐!”

    “去吧几位大人都请来吧”富弼想像是从冬眠中醒来,半晌才说了一句话。

    很快,御史中丞包拯;参知政事文彦博,枢密使韩琦,三司副使蔡襄就都到了。

    书办搬椅子,递茶水,之后又无声的隐没于宫殿的黑暗之中。

    富弼指着桌案上堆得高高的奏折说,看看这都是那个小猢狲的功劳。

    在座的都是人精,知道富弼口中的小猢狲指的是谁,功劳所代表的含义又是什么。

    包拯瓮声瓮气的说:“我还是那句话,赏钱赏地可以,多少我都没意见,封官我坚决不同意,不管是多小的官。”

    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