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百无一用百晓生(第2/3页)  守护在封神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个是反物质的实验。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围绕它旋转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所构成的。科学家后来又发现,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所构成的,这种更小的粒子被称为夸克。迄今,科学家已发现了物质结构的5个层次,即“夸克→核子→原子核→原子→分子”,以及300多种基本粒子。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物质,就是由多种多样的基本粒子构成的。反物质(antiatter)是由反粒子(antiparticle)构成的物质。科学家已经证明,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粒子都有一个反粒子——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但“秉性”相反的“镜像物”。比如,电子带负电c质子带正电,而带正电的电子和带负电的质子就是反粒子,前者称为反电子,后者称为反质子。像氢原子,就有由反质子和反电子组成的反粒子——反氢原子,而由反氢分子组成的反氢物质,就是氢物质的反物质。中国古代学者就有“物分阴阳”之说,说来还是极有科学依据的。

    早在1928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保罗·狄拉克就预言了带相反电荷粒子的存在。4年后,美国科学家卡尔·安德森发现了正电子——它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反粒子。其实我国在美留学生赵忠尧才是第一个观测到正反物质湮灭的人,也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反物质的物理学家。1930年10月他在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这个发现足以使赵忠尧获得诺贝尔奖,当时瑞典皇家学会也曾郑重考虑过授予他诺贝尔奖。可惜的是,有一位在德国工作的物理学家对赵忠尧的成果提出了疑问,虽然后来事实证明赵忠尧的结果是完全准确的,错误的是提出疑问的科学家,但这却影响了赵忠尧的成果被进一步确认。后来,科学家又陆续发现了反质子c反中子,找到了反介子c反超子c反夸克等许许多多的反粒子。我国著名核科学家王淦昌教授领导的小组在1959年也发现了一种称为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反粒子。

    三大“世纪之谜”触发了美国“反物质之父肯尼斯·爱德华兹的研究激情。爱德华兹说,三大“世纪之谜”中最著名的当数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森林里,突然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爆炸。其威力相当于1000枚核弹同时爆炸,数百平方公里内的城镇与森林在爆炸中被毁灭。科学界迄今仍无法解释这次爆炸的原因。

    另一次“世纪之谜”发生在1979年9月22日。当天,美国卫星拍到了西非沿海发生的一次强烈“核爆炸”。然而,当时只有美c苏c英c中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核武器,西非发生核爆炸的原因迄今不明。第三次“世纪之谜”发生于1984年4月29日晚10点。当时,一架日本班机飞抵美国阿拉斯加上空,副机长突然发现,飞机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团巨大的“蘑菇云”,急速向四周扩散在这条航线上飞行的其他三架飞机的机长也同时看到了这一怪象。然而,这四架飞机降落后,机上人员和飞机机体上并没有发现任何放射性污染的痕迹。

    三大“世纪之谜”一直令科学界大惑不解,直到1986年科学界对反物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后,才有人提出:上述三次大爆炸可能是反物质发挥作用的结果。

    经过将近十年的研究,2009年9月爱德华兹当天主持了一次代号为‘反物质特攻-2008’的电脑模拟演习:201x年,一名美军士兵携一枚反物质炸弹潜入j国首都,在市中心临近j国总参谋部大楼的公共厕所内安装好后从容撤出。军事行动开始后,反物质炸弹爆炸,j国总参谋部大楼和附属设施化为灰烬,而这名士兵所携的反物质炸弹只有五千万分之一克!随后,一枚反物质脉冲炸弹在j国电力和通信网络上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