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卫国(第1/2页)  春秋战国风云录之拜见孔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时北辰等人遇到危险时,被迫离开鲁国的孔子一行人同样遇到了麻烦,蒲地是卫国的天然屏障,而此刻它的危机却刻不容缓。

    除了孔子一行人所遇到的流离失所的难民组成的强盗集团外,蒲地的政权已经有些混乱。

    因此,卫国之行实际上已经蒙上了厚厚的阴影。数日之后,孔子一行人总算来到卫国,那卫灵公早已听闻齐鲁夹谷会盟之事,故对孔子来到卫国一事颇有兴致。然大夫们却多心有不满,何故?

    春秋之末,自弭兵之盟始,各国政权皆由公室落于大夫家臣之手,故齐c晋c鲁等诸国皆私家强盛而公室孱弱。

    卫国虽君臣略相和,但政权仍旧由世家大族掌控,孔子在鲁为大司寇,又曾为两国会盟时之礼相,到了卫国,灵公若予孔子以大权,则本国世家之权力必受制衡惨遭削弱。故灵公虽喜,大夫却多忧,唯独孔子好友蘧伯玉真心为孔子的到来而高兴。

    孔子来到卫国,见到灵公后将一路之见闻一一详细道来,灵公甚惭愧,表示愿意听从孔子的建议一一改革。

    卫大夫见孔子初来乍到即获得灵公好感,不由议论纷纷。有人以为,昔日孔子治于鲁国,虽改革鲁之弊政,却也削弱了三家之势力,故而卫国大夫不应坐以待毙,静待灵公c孔子来削弱自家之利益。

    有人则以为,孔子在卫,若灵公委以重任,则无可避免的会侵夺本国大夫之职位权势。索性大家一不做二不休,在灵公面前进献谗言,驱逐孔子离开!

    其余大夫未曾参与此事,只因他们知道卫国之弊,却也不愿得罪挑事之权臣,故动不如静,还是冷眼旁观的好。另一方面,若此计谋未成,则是得罪于孔子,将来对自己也没有利处。

    两天后,灵公获报,指孔子实欲行阳虎之事,夺卫国之大权。

    灵公不信:“若其欲得大权,岂会不辞大司寇之职务就离开鲁国?”

    密奏者笑称:“臣下也是听他人之言。”

    第三日,又有他人来报:“卫国大夫中有威望者如蘧伯玉等,皆环绕孔子周遭,臣下一心为了卫国之社稷,君王之安危,故不得不来提醒一声,长此以往,卫国大权将旁落于孔子!”

    灵公迟疑片刻,道:“我相信夫子,你且退下吧!此种无稽之谈,今后不得再言!寡人岂能失信于孔丘?”

    待来人称是退下后,卫灵公召来亲信问道:“你以为我该相信谁的话?一边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一边是我卫国之忠臣,好生难断!”

    亲信笑曰:“君已有决断!”

    灵公色变而问:“何出此言?”

    亲信这才正色道:“连着两天来密奏孔子者皆我卫国之权臣,您比我这个愚笨的下臣更加清楚。孔子虽有圣名,治鲁而鲁将霸,四方则而齐晋畏,然其非我卫人,亦非我卫国之大夫。卫不过咫尺之国,从未有称霸天下之志向,既如此,要孔子又有何用?”

    亲信继续道:“在卫国之中,此二权臣既可保王之权位,又可倾覆王之权位。若您硬要任用孔子,则吾王君位恐将不保!”

    灵公颓然道:“这确实是我想要的话。依吾子之见,将若何?”

    亲信沉吟半晌,道:“依臣鄙之见,明日二臣必不会作罢,待其再参孔子罪责时,君可从其愿。”

    灵公叹了口气,说道:“夫子啊夫子,您不要怪我,即便我是一国之君,却终究是卫国之君啊!”

    次日,果然又有人来报,称孔子愈发嚣张,若得卫国实权,恐将威胁到卫君。灵公闻之大怒,令人往视孔子,继而又使人通风报信,说卫大夫检举孔子谋逆,卫君下令彻查。

    子路大怒,欲陈实情于卫君之前,却被子贡与颜回制止。子路不解,子贡便将卫君之意图详细说明。不得已,一行人只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