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正文(第1/2页)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从黄巾起义算起,乱了三百多年了,算算时间,应该到时候了。

    我要说的,就从这里开始。

    历史的时钟走到公元541年,三国鼎立的华夏大地上发生着一些这样的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年初在南郊祭天,还亲自下田种地,体验百姓的艰辛,期盼有个好收成;

    西魏权臣宇文泰在‘黄金搭档’苏绰的建议下,发布了六条诏书(治心身c敦教化c尽地利c擢贤良c恤狱讼c均赋役)的行政手册。宇文泰放了狠话:谁不会背六条诏书,就不让谁当官了;

    西魏上下都忙着背六条诏书的时候,东魏新的立法《麟趾格》颁布实施了。

    在这特殊的一年里,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必将被另一些正在发生的事影响着。当然还有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就是这些不知道的事却改变着他们身后的历史。

    比如农历6月13日杨坚的出生。

    登场

    一般有皇帝出生,史书里总会有一些比较扯淡的记载。皇帝越牛逼,记载越玄乎。这样的记载看多了,总让我误以为:不这么写点,显得史官很不专业。

    开国皇帝登基,身世就得使劲往名人先贤身上靠。实在靠不上,就舔着脸说自己是老天爷的儿子,反正老天爷不能摆手说不是。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就说是金光附体,好几天都没消,我读书再少也知道,那就是新生儿的黄疸,还说成金光附体,真好意思;

    汉高祖刘邦更是不害臊的说,他妈梦中都能与神龙交合,生下刘邦。不知道这算不算刘邦他妈有外遇,给他爹戴了绿帽子。后来的史官可能也觉得不好意思,再碰到这种情况就用春秋笔法改成了“梦日入怀”。

    诸如此类比较扯淡的说法,差不多所有帝王都有。朱温和朱元璋好一点,出生时都是火光冲天,左邻右舍的大老爷们跑去救火。到了一看,不是着火,是女人生孩子,显得有点尴尬。跟这些不顾一切的瞎说比起来,杨坚写的还是比较正常的。

    西魏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日夜,冯翊郡的般若寺里,一院子紫气一直不散,甚是漂亮。时任云州刺史c大都督的普六茹忠将军异常紧张,沙场征战十几年,将军已经不记得上次这么紧张是什么时候了。这种提到嗓子眼的坐立不安,不是要打仗了,而是他在等待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满眼的倦意却幸福的激动着,这种紧张又带着幸福的感觉仿佛是人世间最美的。

    确实,将军要比一般的等在产房外的父亲要更紧张一些,他已经35岁了,这岁数在当时,别人都要当爷爷了,他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倒不是将军有什么不孕不育的毛病,实在是半生戎马生涯,跟夫人吕苦桃聚少离多。随着一声孩子的啼哭,将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心里连谢佛祖保佑。下人报喜说是个男孩,将军高兴的有点不知所措。

    为了让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能健康的成长,长大后威武坚毅,卓尔不群,将军特意取名为“坚”一一一普六茹坚。“普六茹”是个鲜卑姓,虽然将军有个鲜卑姓,但是却不折不扣的是汉人。普六茹忠,原姓杨,因为过于生猛,屡立战功,被赐姓普六茹。这少数民族的姓写起来比较麻烦,看着也费劲,为了大家都省点劲,咱们还是称呼汉姓一一一一杨坚。

    正当全家上下都为杨家后继有人高兴的时候,一位专程从河东赶来尼姑智仙神奇的出现,要看一看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智仙看过后,对杨忠夫妇说:“这个孩子不是凡人,不能让他住在俗人住的地方”。让杨忠夫妇把这个来历不凡的孩子交个自己抚养,好不容易有了个儿子的杨忠将军不舍得孩子一出生就让尼姑带走,但是笃信佛教的他们又不能不信,最后折中了一下,在家里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