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房武平的纵横捭阖(第2/3页)  遍地重生下夕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爸就开始将信将疑,不再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了

    等爸爸开始相信了,武平就抛出了自己的计划:让爸爸收废铁,让妈妈去跟小姨收国库券。

    爸爸又开始头摇得像拨浪鼓,武平就说妈妈的事我去办,收废铁的事儿您听我说过了一个多月,爸爸开始收起了废铁,八月初的时候,妈妈跟着小姨去收起了国库券

    房武平刚到冶金机械厂上班的时候,就碰到过收废铁的,也白白地混过很多烟抽,对班长他们几个人做的那些事儿,装作看不见不吱声,就有这个好处。等在厂子里干了几年的时候,又轮到他给那些个愣头愣脑的青工们发烟堵嘴了。

    一来二去中他知道了,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还是个不小的生意,在这些一线收货的人背后,有着一个很大的产业链条,当时很多人是受外贸公司委托下来收货,然后集中出口,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当中,竟然还有很多是干部出身的。

    其中一个人的故事,令房武平印象深刻,那人是从省供销社辞职出来的,收废铁收出了名堂,后来发展得很好,产业多元化了,成了集团,一直到房武平回来的时候,那个人的境况他还偶有耳闻。

    而那个人开始做这个生意的时候,好像就是这一两年,公司的名字他都有印象,因为好记,叫江山。人一成功,当初的艰辛就成了亮点,讲起那个人故事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绘声绘色地讲他起步有多么不容易,一个大经理满大街挨门挨户敲门收货什么的

    你挨门挨户收,就代表货源还是不够,那我找上门,你不还得乐死;你发家干成集团,我跟着喝点汤,弄些启动资金也不会太难房武平就这么想着,劝起了爸爸做废铁生意。

    房武平就讲故事,说省供销社经理辞职干这个发了家,他们现在还在收呢,货不够,联系上他们就行,他们公司名儿我都知道,叫江山表舅家不在省城么,让他帮打听打听就能联系上收货的公司,省城干这个的好几家呢咱这儿厂子效益都不行,挺多都黄了,废铁有得是

    爸爸将信将疑,但还是给表舅打了个电话,省城的表舅家和这个县城远亲关系一直不冷不热,但一听有生意,马上精神了起来,骑个车子一阵乱打听,还真找到了两家,一听价格高兴坏了,马上给武平爸爸去了电话:咱俩合伙

    总设计师房武平同学,除了高瞻远瞩,办事还很有章法,鼓动妈妈的事儿,他给放到了高考后。

    一是因为要是当时就说,让他们两口子都离开厂子出去瞎折腾,妈妈肯定得跳起来,就爸爸那一阵儿到处瞎忙乎她还气够呛呢,逼的一向老实的爸爸都跟她编起了故事,说车轮厂的谁谁谁干这个就挣了钱什么的。

    二是得等爸爸赚了钱,让妈妈看到了做生意的甜头她才容易动心。三是这第三条最主要,妈妈和小姨有点儿不对付,要直接让妈妈去做这个事儿,根本不可能,妈妈对小姨的劲儿还挺大。

    这些个不对付,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要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层次人之间的行为和观念差异。

    要是某个地方,有人出息了,那伴随着那些添油加醋的神话,肯定也有一些阴阳怪气的闲话:流弊啦,忘本啦,狼心狗肺啦,等等。

    要是细究起来,是不是呢?多少有点儿,苟富贵勿相忘,哪能百分百都做到。可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些,是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差异太大了。

    这差异就不去细说,反正就是因为这个,武平妈妈对小姨意见挺大,最主要的是妈妈从自己的角度,不理解小姨的很多事情。

    房武平明白这些,没时间陪你唠嗑,请客时菜都凉了人还没到,忘了这事儿忘了那事啦,这对一个忙忙碌碌的生意人是难免的事儿,而且都是无心之举。

    但武平也知道像这种观念的差异不是硬讲道理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