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江湖偶遇,纯属巧合?(第1/2页)  春漏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延平路剑浦县,县城南城门外五里处,有一间酒肆,正值晌午,多有旅人商贩在此歇脚。炎热的太阳烤炙之下,酒肆中飘来淡淡的桂花酒香,越发显得无比诱人。

    酒肆正堂,置一张方桌,方桌之上放着壶茶水,岩茶醇厚的香味倒是不输于桂花酒香,在方桌四周也是萦绕迂回。方桌周围围着一圈人,人群之中,一位白发老者正端坐桌后,手拿蒲扇轻扇,口若悬河滔滔。

    “重五当天,各大门派齐聚岳阳城,那场面,端的是旌旗蔽日,刀光剑影。按说如此场面,不说人声鼎沸,也应该是交头接耳,喧闹不堪。但是,那时却不如此,各门各派出奇地安静,尽皆盯紧了醉曲楼中那紧闭的门窗”原来那老者是这剑浦县有名的评书先生,平日里多说些两宋趣闻,江湖上若有动静,他必然会探听清楚,然后自行改变成话本,说与众人听。

    老者口才不错,也会煽情,故而这剑浦县小的酒楼酒肆,平素里都愿意花些钱请老者讲讲评书,也是揽客的重要手段。老者也不嫌麻烦,只要给钱就接,茶水管够,一说,常常能说一个下午,若是愿意加工钱,说不得还能再说一个晚上。

    隔着老者所在的方桌三桌远,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正独自坐在长条椅上,翘着右脚,剥着花生津津有味地听着老者说评书。遇到精彩处,也会偶尔鼓鼓掌。却是到了一些语焉不详之处,或者老者所说有错漏之处,少年便会张口指正。初时两三次,老者大度,也只是拱手示意。被指出的地方多了,老者脾气也就上来了。

    “你这小毛孩儿,懂得啥是江湖吗?竟在这瞎捣乱!”老者吹着花白的胡子瞪眼问了句。

    “嘿嘿,老丈别生气嘛,你说的评书好听,就是不确切不准确的地方太多了点,我听得怪难受,便不自觉指了出来。”少年嬉皮笑脸地说了句,却是让老者更加恼火。

    “嘿,你这小毛孩,难不成你比我还知道当时的事情?岳阳城在哪你去过吗?”老者年纪一大把,养气功夫却未必好,立马回应了一句。

    “老丈你还真别说,岳阳城屠猿令出现的时候,我刚好躲在最外围看热闹,还真就在那。我卢四不敢说是啥江湖大人物,好歹也是在江湖上混的,只是实力差了点,也就比‘江湖小四绝’差上那么一点。”自称卢四的少年笑着说了句,为了显示自己真有本事,竟是拿起桌上的酒杯玩弄了两下,微微抛起,右掌运气,竟是隔空接住酒杯,杯中滴酒未洒,酒杯尚在离掌两指高的地方随着内力旋转。

    众人见此登时吓了一跳,不曾想这酒肆之中竟有如此年轻,功力深厚的小高手,纷纷向少年投去敬畏的眼光。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少年心中颇有些自得,却是向四周拱拱手示意。那老者也被吓了一跳,不敢再多言语,却是被少年催着继续讲评书。初时还有些心悸,渐渐地倒也放开了。

    “《庐山真气诀》,原来是庐山气门的那个四公子啊。”在酒肆西北角不起眼的角落里,四名青年男女正暗中观察酒肆情况,四人中两男两女,坐在正南面的,是一个身着黑色锦衣,白色衣领的少年,双手用白色布条从袖口一直缠绕至前臂中段,将袖口牢牢扎紧,整个人显得十分干练。少年左手轻轻放在桌上,手下按着一柄长剑,护手乃是铜制狮头,叼口之下契合剑鞘,隐约能够看到口下刻着一个“岳”字。

    正东方向,则是一个青年,看样子刚及弱冠,青年面如冠玉,唇若凝脂,细眉如柳,却是生了对鹰顾狼视之隼目,一袭白衣,轻摇纸扇,倒是风流倜傥。

    坐在正北主位的,是一个紫衣姑娘,生得倒是俊俏,只那面色有些清冷孤傲,颇难让人有亲近之感,在其右手西面,则是一个青衣姑娘,长相清秀,线条柔和。若是陆远在此,必然会认出来,这两个,便是互换身份,乔装出行的苏筱二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