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过继(第1/3页)  穿越之农家子的科举攻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方弛远迷糊着,等到下午申时之后,张氏还没有带人来,方弛远知道事情大概已经解决了,只是他的病更加严重了,他躺在床上,额头烫的惊人,中午只吃了一个杂面窝头,喝了一碗水。感觉脑袋晕晕的,却不得不强撑着思考接下来的打算。

    这个家他是呆不下去的,古代各种法律条款,道德约束,都让他在家人的迫害前毫无招架之力,一个“孝”字就足以把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他翻过宋朝的野史,随笔。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c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c应对c进退之节”,遵守“孝c悌c忠c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c齐家c治国c平天下br/。〔注〕“孝”文化是从小就深入人心的,不是他一个稚童随便说几句就能改变什么,社会的大环境如此,即使有的孝义本身就带有错误性,在这里也容不得他反驳。

    除此之外,“士农工商”,古人阶级划分也是十分严重,像是商贾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稍不留神就可能惹上官司。

    因为前世读过许多唐宋野史,随笔,加上他这八年的亲身见闻,他知道读书出仕才是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

    酉时,方弛远的小婶子过来敲他的窗户,方弛远头疼的厉害,还是强撑着笑脸和小刘氏说话。

    “远儿还没吃饭吧?”方弛远一露面,小刘氏没有马上提钱,反而喜笑颜开的说:“婶儿给你带了个鸡蛋,快来尝尝。”

    过了中午的热气,酉时天又冷了起来,在夹带着傍晚的凉风,方弛远一露面就是一个哆嗦。

    因为太饿了,所以即使知道发烧吃鸡蛋会不利于他的恢复,但他还是吃了,一个鸡蛋吃完他感觉更饿了,没办法就咕嘟咕嘟的喝水。

    小刘氏看见方弛远吃完饭,脸色不变的继续说:“远儿你真聪明,我上午回去给你奶说,没想到你奶奶真同意了,你说我咋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小刘氏看着张弛远的脸色,没她想看见的感激,还是笑着继续说:“要是想到早就把你救出去了!”

    “哈哈哈”方弛远跟着笑了几声,因为难受也没有奉承小刘氏几句,他太难受了,脑袋晕的都快不能思考了。

    张氏老了,最在意的一是生死,二是脸面。她人老又虚荣,一辈子没怎么风光过,家里没钱,人也不漂亮,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前年方弛清考中童生的事被她翻来覆去说了一年多,觉得给她挣了脸面,不然以她小气吝啬的性格,方弛清的书怕是早就读不下去了。

    他的办法主要就是就抓住张氏的这两点,一是他搬出去,离的远了,不接触也就克不到家人,二是搬出去总比卖了好听,不损害张氏的名声,在古代男孩和女孩还是不一样的,而且不会影响她孙儿的仕途,不然读书人注重名节,家里出来了卖兄弟的事,以后不好当官,br/最重要的是可以给她留下一个慈爱孙儿的好名声,以后出去肯定会被人称赞。

    方弛远知道这两点肯定会打动张氏,但是想让她同意恐怕小刘氏还是费了不少力,但是自己还没出去,不能把钱给她,想到这里张弛远还是对小刘氏笑了笑。而且搬出去并不是他的目的,他要离开这个家,完完全全的离开,户籍也要脱离出去,就像先前说的读书人注重名节,他以后想考科举也怕被这一家人拖累。

    所以他又让四岁的方弛澈把张氏要卖了他的事告诉了他堂大伯方喜云,方喜云今年三十五岁,妻子赵春青是他母亲的亲姐姐,家里无子,只有一个四岁的女儿,以方弛远一个现代外科医生的眼光来看,原因应该出在方喜云身上,不过这都无所谓方弛远父母离世后,方喜云夫妇一直想过继他,不过碍于他爹就他一个独苗苗,怕张氏不同意,一直没提。而且赵氏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