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再读红楼(第1/1页)  朝闻道夕可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少时节读红楼,随着性子,只是偏爱黛玉的才华和她的性格,无论合适与否,是活出自己的样子来的。那时在父母庇佑的环境里,恣意妄为。也觉得人该有自己的样子,不该被环境和人影响。后来年纪大了几岁,偏爱袭人宝钗的处事风格,只因“人人都觉得她是好的,无人不赞叹”。彼时正在与人相处的环境里,学着与人相处。没了尖锐极端的环境和资格,觉得过于特色鲜明,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自然,偶尔会通过一些解读文献,同那些老学究一起,鞭挞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女子的摧残,一门富贵,盛极必衰的规律的感叹。其实,封建社会过去那么些年,虽然现在社会多少还有些影子若隐若现。但是,关我毛线事。可见有些书,不能乱读。

    一本书,几百号人人物。循序渐进的,是不用对错厌恶的个人感知去先入为主,慢慢去理解每个人物的因果循环。慢慢在红楼国度的江湖里,寻得一点自己的影子,从影子里找出点点感悟来,期盼过后的日子里,可长点心吧。

    为人处世也罢,行事作风也好。比如,平儿,袭人,宝钗,鸳鸯,麝月,可卿实在有太多典故可学。比如管理,又有贾珍,王熙凤,贾母等需要琢磨。这里,我倒是有一点子关于元妃的思考。

    元春一早选入宫里做了女史,后来做了尚书,加封贤德妃。元妃受封,绝非因为美色而已。且看贤德二字,唐时四妃,贵淑贤德,德字章表德行。女史到尚书,乃宫中女官,是掌握一定职权的。元妃必定是极有才华,又有智慧的女子。宝钗是入宫选秀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入宫该有的样子来教养,且反看元妃,何尝不是如此?成为德妃,也就负担起了家族的富贵荣华。处于这个位置,再去看她对宝玉宝钗的婚事看法,就有了多一层理解。若是才华,省亲时便直道,薛,林二位妹妹有所不同。所以并不能推断她选择薛宝钗是因为个人喜欢。而是合适。她从小教导宝玉,如何不知道这个心爱的弟弟的脾气,而宝玉负担了家族的责任,与家族而言,需要的正是薛宝钗这样的女子,而非黛玉。宝钗是有心计的,不可置否。但是宝钗也是很有智慧的女子,小小年纪便有超高的情商,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又懂得察言观色,行为举止全然掌握得当。家宅得这样的女子其实是很有福分的,她是适合做妻子的,也是适合对宝玉做劝导。黛玉才华横溢,自卑孤傲,性格尖锐,纵然与宝玉互为知己,惺惺相惜,却不能也不合适做宝二奶奶。贾府的水池子太浑太深,她如何能在这豪门大院活得自在?

    若宝玉和贾环一样,只怕是也可以选择自己所爱,只是一旦承担了家族兴旺,那里能由自己选择?元妃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家里的希望,也不过是必须先考虑大局,合适罢了。四大家族的联系,那里还有比宝钗更为合适的?何况宝钗才貌双全,自然也没有配不上宝玉的。

    合适两个字在关系架构里面仿佛比重较小,毕竟人都是愿意随着自己的感情厌恶去做。但是合适两字的权重却太大。毕竟,一辈子太长。

    d看小说就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