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 昨夜朱楼梦(下)(第1/5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黎明时分,李自成大军抵近京都,有城楼守卫借着朝霞微光远远望去,但见旌旗招展,远尘冲天,军容极盛,似有百万之众,守卫大惊失色,急赴城内以告上官,一时间京城内外官民大为恐慌。

    崇祯皇帝闻之,急召百官入朝,与诸臣相对而泣,良久方询问对策,皆不能答,君臣各自束手无策。

    早知如此的崇祯皇帝冷笑着观察大堂内百官言行举止,只见有人泣泪交加,有人不发一言,有人言冯铨、杨维垣当用,有人又言刘泽清宜封东平伯……

    崇祯皆不应,他只觉诸臣虚伪不堪,就是那哭泣者也似假意,八成是在等贼军攻进城后投降新朝,一时心头大恨,遂忍不住急书御案十二字,以示司礼监王之心。

    王之心甚是好奇,朝案上望去,原来皇帝写的是:“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但很快便又被崇祯拭去。

    时京城内外人心汹汹,皆言:“天子南狩,有内官数十骑拥护出得胜门矣。”

    且城外百姓忽见大顺雄师,是以皆极为惶恐,遂俱奔西直门,以至城门拥堵,嘈杂纷乱不堪,其时守门皆内官为政,诸勋戚大臣皆不能诘。

    少顷,令开西直门以纳难民,门立启,勋戚大臣虽有人忧贼军细作混入城内,但无一人敢诘问,惟坐视而已。

    巳时时分(上午9点至11点),城下士卒急扣城门大呼:“贼兵至矣!”

    守城内臣急使侦骑探之,报曰,哨骑也,不为意。

    至午时,有五六十骑弯弓贯矢,大呼开门,守卒亟发炮,毙二十余骑,难民死数十人,城门始闭。

    须臾,贼兵大至,侦骑又报贼已过卢沟桥,接着攻平则、彰义等门,城外三大营兵皆溃而降,几无交战,火车、巨礮(古代攻城的重砲)蒺藜、鹿角皆为贼有,贼反炮攻城,轰声震地。

    且说京军已五月未发军饷,事到临头还驱其守城,谁又肯卖力?

    襄城伯李国桢驰马阙下,汗浃沾衣,求入城面陈圣上,守城太监呵叱道:“若无圣旨,任何人皆不可乱入!”

    李国桢大怒,吼道:“现在都到什么时候了,我有紧急军情要立刻禀报皇上,你们这帮死太监还拿着鸡毛当令箭,还不快开门!”

    一太监嗤笑道:“襄城伯何故如此,守军不用命,惩罚他就是,一人不听鞭一人,百人不听鞭百人,再不听者,只管杀了便是,何必拿这些小事去烦万岁爷!”

    李国桢无奈,终不得入。

    这时候崇祯已完全不相信文武大臣,于是赶走百官,召了一干太监入内,决定命所有太监出去守城。

    太监们大哗道:“那诸多文武大臣又做甚?”

    “而且言官们先前力谏停止内操,现今我等甲械俱无,奈何?”

    不过太监中亦不乏忠君义勇之人,有人就道:“我辈月食五十万,效死固当!”

    “请万岁爷爷派己巳年那般数目人等乘城守御,或许可以抵挡一时!”

    这太监说的“己巳年那般”即是崇祯二年十月至崇祯三年所发生的那场己巳之变,“五年平辽袁督师”一通神操作,平辽竟平到了建虏兵临京城城下,是以那次也算是京畿保卫战。

    崇祯听闻此言略感欣慰,更大赞太监忠勇可嘉,很快便召集“阉军”数千人,崇祯又搜刮内外,得到最后的二十万两库银犒军。

    这时候太常寺卿吴麟征也得知贼军兵临城下,他慌忙火急地跑步入朝,正巧碰到了内阁首辅魏藻德从宫内出来,吴麟征忙告之其故。

    魏藻德劝道:“圣上甚是烦恼,刚刚才安歇,你就不必入内求见了~”

    吴麟征本不愿意,却被魏藻德强拉而出。

    按照崇祯皇帝的安排,文臣分守全不得登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