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自绝于天下(第2/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没钱,大明朝其实有的是钱,譬如江南的士绅地主以及两淮的盐商们就富得流油,但大明朝廷就是收不到税!

    要是明廷有钱,完全能顺利地解决内部问题,而外边的建虏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君不见一百多年前的宪宗皇帝成化爷接手的大明朝也是被“叫门天子”朱祁镇给折腾到了崩溃的边缘。

    其时,东北有建虏鞑子烧杀抢掠,屡屡犯边;西北的鞑靼人也侵入河套,大有效法前元忽必烈再次南下入主中原之势;而内部更有荆襄百万流民大暴动。

    大明朝真是危在旦夕,其实这和崇祯朝何其相像!

    不过成化爷好歹还有些钱,脑子也不笨,皇帝做得有声有色,很快就一举扭转颓势,犁庭扫穴,杀得建虏一蹶不振,一百多年才卷土再来,又北征鞑靼,收复河套,打得鞑靼蒙古人再不敢觊觎中原。

    然而现在的大明朝廷真的是没钱了,国库空虚,因为穷苦老百姓实在搜刮不到几个钱,而富得流油的士绅富商们又收不上税。

    皇家内帑更是早就见了底,再加上今上这一通令人窒息的操作,终于落到了现在这般田地。

    李致远见宋应星听得出了神,似乎忘了说话,只好继续道:“至于第二嘛,就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明眼人都看得出,老百姓穷困不堪,真的没钱,官僚士绅地主们才有钱,有钱的免税,无钱的反倒要供养有钱的,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更导致国库空虚,所以必须扩大税收来源。”

    “有功名的读书人、贵族就能免税,这导致土地更向他们手中集中,土地兼并极为严重,朝廷能收税的人丁、田地更加稀少。”

    “我看这实在是项弊政,理应废除!”

    “这事要是办成了,朝廷财政状况必然大大改善,也就不必再过分依赖穷苦老百姓的那点税收。”

    “盘剥、压榨的少了,人口自然大幅增长,鼓励向山区移民、推广新式作物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听到这里,宋应星浑身一震,惊愕万分地望着李致远,难以置信地惊叫起来:“这哪里办得到!又有谁敢去做!”

    “这是同全天下士绅地主作对,纵使是天子,也绝不可能做到,强行为之,必遭天下士人所弃!”

    李致远笑道:“宋公怎么就认定办不成?”

    “人呐,敢想才敢做,你放心,我向你保证,这事一定能办成!”

    宋应星却只是不信,“前面的也就罢了,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的制度是太祖爷定下的,至今已实行近三百年,早已形成思维定势,更产生了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几无可能更改。”

    “而这个群体,几乎控制着整个大明的基层,想让他们也交税,等于是自断根基,谁敢冒险去触这个底线,就是与全天下的士大夫为敌,自绝于天下!”

    李致远闻言很是有些恼怒,不悦道:“自绝于天下?”

    “宋公言重了!”

    饶是宋应星,也仍旧不能彻底摆脱自己的阶级属性,他终究也是地主阶级的一员,免不了把所谓的士大夫看得过于神圣、高不可攀。

    现在说得这么硬气,到头来还不是都匍匐在了异族统治者的脚下,任由他们拿捏。

    屠刀面前,从来就没有什么硬气的利益群体!

    你说做不得,做就是自绝于天下,那满清的爱新觉罗·胤禛不就办成了么?

    敢情汉家王朝收不得你们的税,只有满清才收得?

    但李致远也更增添了几分警醒之心,因为胤禛后来也被名士大儒们黑的不轻啊,现在还是不能说的太过。

    是以他缓和了语气,道:“或许现在确实难以施行,那就先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