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 全晋瓦解(第2/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就是想要赢得名声,让世人都高看他们么?”

    几人这才真正的恍然大悟,齐齐拱手道:“玄著兄高见!”

    “可我们该如何做呢?”李致远还是有些不解,“难道我尊重他,甚至拍他马屁,他就肯帮我们了?”

    “他们这些有权势的太监,平时受到的阿谀奉承、收到的各种礼物孝敬也不少啊?”

    张煌言笑道:“李兄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忘了你自己是什么身份?”

    “你是堂堂的大明三品副都御使巡抚啊!”

    “你对他的尊重就是最好的礼物!”

    “那些贩夫走卒、小吏、小太监怎么能和你比?”

    “你甚至都不需要刻意讨好,只需以平常心待之即可。”

    几句话点醒李致远后,张煌言又补充道:“具体方法就是由李兄你亲自备上薄礼一份,以真实身份去见他,给他足够的面子。”

    “但无需刻意讨好,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态度,才更能显示出你的分量,对方心理上才更满足!”

    李致远心悦诚服地赞道:“此计甚妙,玄著兄真乃当世大才!”

    张煌言谦虚道:“谈不上什么妙计,我也不是什么大才,只是我未做官,也不是纯粹的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的更清楚一些罢了。”

    “而且我刚才听你说韩赞周与马士英有来往,还专门买了‘扬州瘦马’送他?”

    “就凭这点,我断定你此行必能成功!”

    “那马士英在士林中名声极差,韩赞周又岂能不知,难道他不愿意和品性更好的做朋友?”

    “还不是因为那些自诩清高的官员、士大夫们不屑与韩一介阉宦相交,就只有个马士英愿意与他来往,也就勉强交了这个朋友。”

    李致远深以为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只等那姓苏的牙婆传来好消息,他就去会会那个李国辅。

    京师紫禁城。

    初七这日,崇祯皇帝接到刚被他罢免的前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余应桂送来的加急奏疏,报全晋瓦解。

    崇祯一目十行地看完,再也忍耐不住,掷疏怒骂曰:“尔奉命督秦,何远奔沁泽(今山西南部的长治、晋城一带),前疏兵仅二百,今又言近千,当朕三岁小儿?!”

    “逆臣!逆臣!欺君罔上!欺君罔上…….”气得崇祯在寝殿内一边走来走去,一边当余应桂就在他跟前一样歇斯底里地大骂不止,吓得在一旁服侍的宫女、小太监们跪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也幸而余应桂不在跟前,否则崇祯非活劈了他不可。

    其实余应桂已经算是个廉洁正直的好官了,他是真的没兵,跟光杆司令没什么区别,先前也的确是只有数百兵,这些日子收拢了些从秦晋一带东逃而来的溃兵,才说有兵一千。

    而接任他的李化熙跟他也差不了多少,同样是光杆司令,这时候强令让他们去陕西、山西跟送死有什么区别?对前线战局又能有什么用?

    不过,虽然崇祯不忿余应桂迁延不进,怀疑他称兵将不足都是托辞,更对他“全晋瓦解”的“危言耸听”极为不爽。

    但崇祯也对山西局势越发没有信心,担心前线挡不住李自成的大军,是以他又生了退却南迁之心。

    尽管从前几日的试探来看,除了李明睿等少数南方籍官员,内阁和六部重臣几乎无人站出来力挺南迁。

    但崇祯却没有放弃南迁的意愿,其实他在李明睿提议之前就想过南迁,还私下做了一些部署,例如于去年秋就命科臣左懋第前往南京查看沿途水陆兵马安排。

    鉴于目前情况,他决定再做出一定的部署安排,即以密旨命天津巡抚冯元飙前往沽口置办漕船三百待命,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