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章 扬州瘦马(上)(第1/2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了楼,李致远找掌柜的结账,他拿着算盘噼里啪啦拨弄了一阵,说是要一千一百多文,一两银子大约合一千文铜钱,称为一贯,掌柜的说抹掉零头,合银一两一钱三分。

    现代人瞎编乱造的影视剧看多了,可能会以为一两银子没多少,甚至以为一两银子等于一元钱,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两银子,实际上在古代银子是很值钱的。

    虽不能简单地类比,但若就以米价换算,明朝时期一两银子也大概要值六百元到八百元。

    而实际上古代的米贵,现代物产丰富,米贱,一两银子的实际价值或许还在这之上。

    也就是说李致远刚才那一顿,就吃了大几百上千元,当然这地方毗邻秦淮河,是黄金地段,稍微贵些也正常,但贵出这么多,就有些离谱了。

    不过他也懒得再费时间跟他计较,掏出银袋子,要掌柜的称银。

    古代的银子原本是一锭一锭的,但是太大,一般是二两、五两甚至十两、二十两。

    民间一般想办法把它剪成很多瓣,就成了一块块、一角角的散碎银子,用的时候再用戥(děng)子称重,从几钱几分几厘到几两几钱几分,多了就用小剪子再剪。

    等结完账,李致远刚准备走,却被这笑呵呵的掌柜给叫住了,“公子先不忙走。”

    “又怎么了?”又是高价欺他,又是锱铢必较地称银子,李致远这时候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公子别急,小老儿方才无意中听到了公子和夫人的谈话,就擅做主张地给公子你介绍了一门生意。”掌柜的却毫不在意,依旧笑呵呵地。

    “什么?”李致远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掌柜的你乱七八糟的说些什么呢,莫名其妙!”

    李致远几乎以为是遇到了黑店,忙拉了叶小繁准备离开,随知刚走两三步,突然从门口涌进来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中老年妇女,一下子就把两人给围住了。

    “哎哟,公子别急着走嘛!”

    “公子不是要买丫头么?老身带您看看远近闻名的‘扬州瘦马’如何?”

    “去我家,去我家,我家的姑娘又漂亮又伶俐,暖床陪侍,唱曲弹琴吹箫,画画围棋打双陆,针线女红烹饪,无所不能哟!”

    “公子,公子……”人多嘴杂,闹哄哄地,到最后李致远什么也听不清了。

    更有甚者,几个老婆子还动手拉李致远的手,吓得叶小繁紧紧贴着他。

    李致远也是这时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大概是他刚才和叶小繁在楼上的谈话被店里的伙计听见了,告知了掌柜,掌柜的又通知了附近买卖人口的牙婆,引得她们蜂拥而至。

    而所谓的“扬州瘦马”,其实和“马”没有半点关系,指的其实是指那些年幼瘦弱的女孩子。

    从事“养瘦马”的牙公和牙婆以低价买来贫家幼女,养成后再高价卖出去,这和商人低价买来瘦马,养肥后再高价卖出的经营方式一样,所以人们就称这类女性为“瘦马”。

    为何又单单称为“扬州瘦马”?

    扬州自古就繁华富庶,自然也出美女,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可见一斑。

    而从明朝初期开始,扬州一带又因为产销淮盐变得更加重要,著名的两淮都转运使司就设于扬州城,这使得扬州城内更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也因此而产生了一大批富可敌国的盐商。

    有钱有势的人总是喜欢一些怪异变态的消费和审美活动,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对“丰乳肥臀”的审美疲劳之后,别有一番风味的“瘦马”便运应而生。

    直白点说就是熟女、少女都玩腻了,便想试试幼女。

    有需求便能形成产业,“扬州瘦马”最先就是为了供应扬州的官绅富商,养来给他们做小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