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党同伐异(第2/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出这么多幺蛾子,谁还敢跟着李督师去山西,所以之后一路上不断有人逃亡,行军速度也极为缓慢。

    崇祯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寄予厚望的督师李建泰以及所谓“精挑细选”的天子亲军,竟会是这般模样!

    不过崇祯皇帝刚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忠心耿耿”的兵部尚书张缙彦驳监军渡河之报,说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渡过黄河。

    崇祯顿时大喜,还责骂兵部底下的人轻信,害他白担心一场。

    张缙彦真是个“好臣子”,为了皇帝心情好些,竟然甘愿当睁眼瞎,直接视山西几十万闯军如无物,他还多次隐匿前方军情,就为了大明天子能暂时睡个安稳觉……

    由此也可以看出崇祯朝的厂卫失职到了何种地步,连隔壁省份的军事情报都搞不到,遑论监视百官?

    也难怪崇祯皇帝被底下的官员耍的团团转了,大明体制积弊已达百年,大厦根基已烂,都察院、六科等监察系统也烂了,身处紫禁城的皇帝一旦不重视厂卫最后这个耳目,那他就真成了瞎子和聋子。

    当然,说崇祯荒废厂卫也是不正确的,他并没有废掉东厂和锦衣卫,曹化淳就是东厂提督,骆养性就是锦衣卫指挥使。

    他只是没有重视,没有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其他官府一样,东厂、锦衣卫这时候也已经糜烂了。

    遥想当年万历爷还在的时候,锦衣卫的前辈们在朝鲜战场可是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而这时身在杭州的李致远正和张煌言在“有朋酒楼”里一边吃饭闲聊一边等消息。

    他们这一行人是在昨天天黑前才到的杭州钱塘江码头,好不容易在城门关闭之前入了城,住进了李致远常来的“有朋酒楼”。

    之后好好休息了一个晚上,今天一大早李致远就命人去巡抚衙门打听消息。

    “玄著兄,你说这个左光先出自东林?那只怕不太好通融啊!”自从知道了主持浙江剿抚事宜的左光先是“东林党”大佬左光斗的弟弟,李致远就有些头痛。

    “怎么了?李兄对东林有意见?”张煌言疑惑道。

    “倒也不是对东林有意见,”李致远摇头道:“只是东林出身的人自视清高,恐难以说服。”

    从明末开始及至几百年后,世人对东林党的非议就从未停止过。

    有说“东林党”大多一身正气,清廉正直,铮铮铁骨,堪称道德楷模的;也有说“东林党”是祸国殃民的朋党,将大明朝廷的党争推至巅峰;甚至还有人说大明亡于“东林党”。

    其实在李致远看来,所谓的“东林党”实在没法去评价,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实质性存在的集团。

    别说是近现代的那种有共同纲领、共同理想的党派了,这个所谓的“东林党”能不能称得上“朋党”都很难说。

    “东林党”的名称是其反对者取的,他们将在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这打击面就太广了!

    有些人真的是莫名其妙就成了“东林党”,真是人在家中坐,“党组织”从天而降。

    从明亡时被指为所谓“东林党”的人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东林党人的表现各异常,言行一致的有,能力强骨头硬的有,无能骨头软的有,首鼠两端的有……

    总之,这些人的表现千差万别,根本不能一概而论。

    除了一部分人真是抱团取暖、党同伐异,大部分所谓的“东林党人”只是同意某一人在东林书院所表现的政见而已,抑或只是同情某位东林士人的遭遇,就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东林党”。

    譬如李致远仕途上的第一位贵人张慎言,此公就因为在天启年间推荐东林大佬赵南星时弹劾了攀附魏忠贤的冯铨,就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