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出将入相(第2/4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性极低又与隆武政权争来斗去的鲁王。

    且张煌言一直偏居于浙东沿海,所能发挥的空间及相应的资源都太少,又经常被后方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所拖累,坚持二十年终究未能达成恢复河山的愿望,最后被清军杀害于杭州。

    李致远自然不想让这样一位贤才重蹈覆辙,抱恨而亡,这次来宁波,以理说服也好,坑蒙拐骗也罢,甚至就是绑也要把他绑去湖广,一定要改变此人的人生轨迹。

    张煌言早年的事迹,李致远只知道一点,不过他确定现在张煌言应该还在宁波老家读书,其时声名虽并不十分显赫,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这些年天下大乱,遍地烽烟,大明朝廷也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决定在科举中加入骑射等武备科目。

    早在前几年,朝廷就“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试射”,而张煌言就是在此时脱颖而出的文武全才。

    他十六岁参加县试时需考骑射,张煌言射三箭皆中靶,在场诸人皆为之惊叹。

    崇祯十五年,张煌言赴杭州参加浙江乡试,射箭时再次三发皆中,骑射皆优,震撼全场,加之他平日留心时局,慷慨好论兵事,他的文武才能开始为周围的人所知。

    而张煌言真正开始大放异彩,还得等南明弘光朝廷覆灭以后。

    他振臂一呼,召义军,联络十三家农民军,三入长江,汇合郑成功攻打南京,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近二十载。

    可以说张煌言就是真正的文武全才,拉得开弓,上得了马,写得了文章,治得了天下,当将军则身先士卒,做文臣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是古典中国出将入相的典范。

    李致远若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并尽力发挥他的才能,何愁不能扭转乾坤,再次恢复华夏。

    而像张煌言这样的人,外地或许不知道,在他老家宁波应该是人尽皆知的。

    李致远一行人在靠近宁波北门永丰门外的余姚江码头下了船,找人打听了一下,就知道了张煌言的家宅离永丰门极近,入城后往东南边走不到两里路即到。

    李致远大喜,立即带着人入城,但想了一下,这头回上门拜访,两手空空可不行,怎么着也得给人家带点礼物吧。

    可像张煌言这样的人,送他点什么好呢?

    走在宁波望京街上,李致远一筹莫展,给这种高风亮节堪称完人的名士挑选礼物实在是太头痛了。

    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人家不仅看不上,反倒还会以为你这是在侮辱他。

    文房四宝这类东西似乎也很普通,在宣州、徽州的时候没买点宣纸、徽墨、歙砚,现在来人家老家买他常用的东西不是闹笑话么。

    正在这时,苦苦思索的李致远抬头见了一家兵器店,顿时喜笑颜开,有主意了!

    古之文人雅士皆有配剑的爱好,尤其是像张煌言这种好论兵事又擅骑射的文武全才。

    李致远满怀欣喜地踏进了店内,店家察言观色,立刻上前询问道:“公子可是要买宝剑?”

    “老板好眼力,怎知我要买宝剑?”

    老板笑道:“我观公子一副儒雅贵公子的模样,想必也是读书人吧,这读书人都好附庸风雅,像刀枪棍棒这类兵器,都是武夫所用,读书人哪能看得上?”

    “即使不是公子你自用,而是送给朋友,这朋友多半也是脾性与公子相近的,八成还是更喜欢宝剑。”

    “说得也是,本公子还真是打算送宝剑给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李致远想来这位老板也是行家,也就直说了。

    “老板你是行家,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你就给我挑把上好的宝剑吧。我这位朋友在你们宁波可是小有名气,剑既是送他的,老板你可不能坑我呀!”

    店家忙笑容满面地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