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第2/4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方的军政大员,谁敢造次?

    官家的身份和面子不能不让人慎重其事,是以叶家和李致远雇来的媒人根本就不敢办的太俗,全是在标准礼仪制度之上进行相应增减而办的。

    而高雅符合礼仪制度的婚礼自然庄重冷清了,这就和帝王大婚一样,文武百官、天下臣民哪个敢开皇帝老子的玩笑?

    连刚才李致远出去面见女方请来的宾客时,众人也是一副拘谨、小心的样子,这哪有民间百姓见了新姑爷的那股兴奋劲儿。

    而叶绍袁及叶家几兄弟也不像当初那样,只拿李致远当一个后生晚辈、同龄至交看待,虽说他是女婿、是妹夫,但同时也是朝廷命官啊。

    叶家人都没想到李致远做官竟升得这么快,当初谋得知县一职时已经觉得比较满意了。

    可很快李致远又再次来信,谈及因功升至知府,这就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了,但也为叶家有这么个有出息的女婿而高兴。

    而现在回来竟又说升了巡抚,叶家全家都有些震惊,他们实在是想不通短短数月李致远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可对于了解历史大势、以上帝视角看待问题的李致远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谁叫现在天下大乱,皇帝封官封得勤呢。

    李致远还是因功从知县知府一路升上去的,等到了南明时期,想做官那就更容易了。

    能为朝廷募到兵、筹到钱粮就能直接做大官,要是再有个进士、举人的功名,总督巡抚这样的官都没什么好稀罕的。

    譬如张煌言就是以举人身份在浙江招募了几千义军抵抗清军,直接就封了四品的佥都御史,那才叫一步登天。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毕竟时势造英雄啊!

    再说李致远听媒人唠唠叨叨地讲了小半天的礼仪,实在是烦闷的很,这结个婚也是在是太累了。

    于是他趁着媒婆出去张罗的空隙,一个人偷偷地来了新房。

    好不容易挨至天色渐昏,媒人终于来叫李致远准备出门迎亲,正式婚礼即将举行。

    婚礼,古称昏礼,因为古时的婚娶之礼于黄昏举行,这是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

    按照规定,庶人男子亲迎可着九品官服,庶民女子出嫁时可享属于命妇衣装凤冠霞帔的殊荣。

    而李致远本身就是官,品官纳妇与庶民纳妇自然待遇不一样。

    他穿的是自己带来的三品文官常服,是绣着孔雀的绯(深红色)袍,头上戴的是乌纱帽,这套衣服、鞋帽此前还未穿过,都是新的,颜色鲜艳明亮,看着倒也喜庆。

    叶小繁作为官员妻子,自然可以合理地穿大红通袖袍和官绿马面裙,严格说起来是有红有绿,但上身大红色的通袖袍很长,基本上能遮住下身绿色的马面裙,所以才说嫁衣如火。

    不过她的衣着打扮都是叶家在准备,自李致远到叶家之后,就没见过她,现在也很是期待她凤冠霞帔、嫁衣如火的样子。

    其实明朝以前并不准普通人随便穿红色衣物,穿红色是犯忌的,甚至在唐宋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用红色,皇后都只能用红色点缀一下。

    到唐宋时期,新郎迎亲开始可以穿红色,但女子仍然不行,一般女子结婚时是穿的那种看起来像是“原谅色”的青色嫁衣,“凤冠霞帔”更是想都别想。

    到了明朝,其实朝廷也没有明确同意民间女子可以穿红色嫁衣,但是实际上是默认可以的。

    至于“凤冠霞帔”,据说是太祖皇帝的马皇后特意恩准民间嫁女时也可穿戴。

    至此,大红色的嫁衣加上凤冠霞帔成了今后几百年所有汉人女子婚礼时的标配。

    大约是到了酉时,在媒人的引导下,李致远出了门,上了马,领着数十人的迎亲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