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落地生根(第1/1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议决定李建泰要赴晋督师,但也不是立刻就能启程的,他这是“代帝亲征”,当然不能太随便,该有的礼仪制度一个都不能少。

    另外山西宣大虽有不少兵马,但李建泰总不能空手去,是以廷议后,崇祯即命速从京营、厂卫、勇士营等处抽调约三千兵力。

    最后定在正月廿六日启程,到时崇祯将率文武百官亲自为李建泰饯行。

    但仅派李建泰督师又岂能让崇祯放心,他又不是陈后主,敌军杀到城外了还能安然自若地唱“后庭花”。

    实际上崇祯这时候急得很,自定下李建泰督师山西后,他又开始考虑两件事。

    一是迁都南京。

    二是准备调山海关的吴三桂、唐通、马科等部进关,拱卫京师,西征剿贼。

    但很显然这么重要的决策,崇祯是绝不可能自己提出来的,这弄不好可要背上天大的骂名。

    尤其是南迁,这不是弃都城而逃跑么?

    崇祯绝不愿担负起这个“逃跑”的罪名,所以希望手下重臣能主动提出南迁,他先否定,重臣再请求,他最终“迫不得已”地同意,以此撇开丢掉京师的责任。

    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宠臣”内阁首辅陈演身上,他可是崇祯一手提拔入阁并当上首辅的,皇帝如此信任你,关键时刻为皇帝背个锅难道不是应该的么。

    于是崇祯私下找来陈演,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南迁的意愿,最后满怀希望地说:“此事要先生担一担。”

    崇祯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朕已经决定了,这个锅就由你来背。

    陈演可是个官场“老油条”,除了贪污受贿,才能是半点没有的,但唯独揣摩圣意还算擅长。

    他当即看穿了崇祯皇帝的心思,他才不上当呢!

    如果自己公然提议迁都,今后一旦秋后算账,追究放弃京师的责任,自己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

    更为重要的是,陈演对崇祯帝的脾气再熟悉不过了,每次出了什么大事,都要强硬地追查到底,从一二品大员到八九品小官,都是严惩不贷。

    而且陈新甲的下场可是历历在目!

    这锅老子真的背不起啊!

    和建奴议和明明是你崇祯自己的意思,结果一泄露消息,陈新甲就被你杀了过去的几个月是为了混个官职,积蓄力量,其实更多的是借助大明朝廷的力量,他自己根本没费多大的功夫。

    这也就导致他手上的力量看似庞大,实则虚的很,所谓的十万大军,九cd是乌合之众,根本不能打,也根本不稳固,朝廷一个命令就能轻易瓦解。

    那么从今开始,他就要着手打造自己的班底,建立独立于朝廷的力量。

    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是李致远的大婚之日,这日还发生了半影偏食,算是一个极其特别的日子。

    古人云,成家立业,而对李致远来说,大婚即意味着他在大明朝落地生根,从此他不再是大明朝的过客,不再是随风飘摇的浮萍,他成了真正的明朝人。

    ——————————————————————————————

    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五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