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封官赐名(第1/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湖广长沙府府衙。

    “报!”

    “何事?”正在府衙后堂奋笔疾书的李致远头也不抬。

    “禀抚台,有朝廷刚到的谕旨!”

    “终于来了!”李致远断定,这谕旨应该是朝廷对周大壮等人的封赏。

    其实他这几天一直就在等朝廷的消息,等让手下的弟兄们都得到封赏,满足了加官进爵的心愿,他再布置好湖南的防守事宜,就立即启程去江南。

    “快拿过给本官看看!”

    接过谕旨粗看了一下,李致远不禁乐了,崇祯大概是觉得周大壮这名字太过粗俗不堪,竟然专门给周大壮赐了名字。

    “快去叫周、张二位将军来府衙议事!”待卫兵得令出去寻人后,李致远开始认真看起谕旨来。

    这份谕旨很长,首先自然是各种封官,其次还另有崇祯严令剿贼的旨意。

    先说封赏,李致远没想到竟然还给自己升官了,他原来的职衔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现在改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正三品)。

    但职权没有变,仍然是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这大概是因为崇祯觉得李致远现在手上兵足够多,节制的总兵、副总兵都一大堆,品级太低无法服众。

    如此一来就造成一个问题,就是湖广巡抚何腾蛟才只挂四品的佥都御史衔,竟然比李致远还要低。

    这就只能怪他手上没兵,没有势力就是硬气不起来。

    现在何腾蛟驻在武昌左良玉的大营之中,名义上掌管湖广一省的军政大权,可实际上却基本相当于依附于左良玉。

    而且湖广一省实际上已经被一分为三,除了驻于武昌的何腾蛟这个名义上的湖广巡抚以外。

    另有驻长沙的偏沅巡抚李致远管辖湖南七府二州。

    驻郧阳的郧阳抚治管辖楚豫川陕毗邻地区的五道八府九州,虽然郧抚的大部分辖区已被李自成攻陷,仅有郧阳未失。

    何腾蛟现在唯一的作用就是充作朝廷和左良玉沟通的中间人。

    还好左良玉和他关系不错,他才得以在左军中时不时地劝诫左良玉一二,尽量阻止左良玉胡作非为。

    此前李致远给崇祯的奏疏中就号称自己有十万大军,虽然当时其实还不到五万人,是有些吹牛了,但武昌的左良玉还号称八十万大军呢。

    明末都是这个样子,军队的水分极大,骗朝廷的银子、吃空饷,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崇祯估计也知道。

    不过自从收复湖南以后,李致远就一直在在吸纳流离失所的百姓入伍当兵,一为扩充实力,二为解决这些人的生计,免得这些人活不下去,成了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现在十万大军或许还没有,但七八万大概还是有的,也不算太过。

    而且封了李致远手下的武将,不升李致远这个节制武将的巡抚似乎有些说过不去。

    这回崇祯又封了一大堆武官,其中有三个总兵,十数个副总兵、参将,总之李致远报上去的名单基本都有封赏。

    主要的就是以周靖为都督同知(从一品)总兵官,挂平蛮将军印,镇守楚南,正式名称为湖广总兵。

    张文、张武皆为都督佥事(正二品)总兵官,协助镇守楚南。

    镇筸镇参将梁胤林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副总兵。

    前面已经说过了,总兵官本来属于临时差遣,无品级,无定员,多由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或公﹑侯﹑伯等充任。

    后来边境战事多了﹐总兵官就逐渐成为常设武职官员,但总兵官还分为挂印总兵和不挂印总兵。

    其挂印称将军者,云南曰征南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