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傍晚,李致远才写好了一份长长的奏疏。
说起来为了写这份奏疏他还闹了个大笑话,把脸皮都丢尽了。
他做官时间太短,做知县这等微末小官时没资格也没必要写什么奏疏,直到前不久当了巡抚,才真正需要和朝廷中枢乃至崇祯本人进行沟通交流,因此这就是他人生第一份奏疏。
可他以前没写过这玩意啊,格式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实在不知该如何下笔,现在身边又没个文书帮忙,只好厚着脸皮去请教堵胤锡,这一问可就丢脸丢大了。
李致远在现代受影视剧影响,无论是关于哪朝哪代的影视剧,总能看见不少皇帝们批阅奏折的镜头。
所谓的“奏折”当然就是那种硬壳纸制成的长方形小本本,也叫“折子”。
由于看得太多了,这个概念和名字早就牢牢地印在了李致远脑子里,所以在他好不容易下了决心去请教堵胤锡之时,下意识地就问了个智障问题。
“这奏折该怎么写?”
堵胤锡听了之后简直莫名其妙,愣了半晌才疑惑地问李致远说的是不是“奏疏”。
李致远这才明白过来所谓的“奏折”、“折子”其实是影视剧张冠李戴,至少明朝根本不这么叫,也没这么个玩意,心里大呼导演编剧们害人不浅,这回害他丢脸了。
奏折,也可称作折子,乃是满清发明的一种官方文书,始用于顺治时期,在康熙时期形成稳固的制度,此后一直被清朝袭用。
而明朝官员上奏用的都是奏疏和条陈,并不是奏折,也根本不是那种小本本。
而是以昂贵的丝绢做底,再把自己需上奏的事宜裱在上面,外表看起来就如圣旨一般华丽,只是颜色并非明黄,而是以自身官衔来定色,有红、青、绿等颜色,以李致远四品文官的官衔,应该用红色。
奏疏的内容可以是歌功颂德、议礼论学,也可以是报告工作、上陈政要,还可以言兵事、进谏、弹劾等等,总之,应用范围相当之广。
格式有一定要求,一般是先对陛下感恩戴德,再忆苦思甜、发誓赌咒一番,最后才言事。
明白过来的李致远赶紧表示自己是嘴快一时说错了,可堵胤锡还是觉得匪夷所思,堂堂的巡抚竟然不会写奏疏,好在他最后还是指导李致远完成了这份奏疏。
李致远深感身边没个掌管文书的帮手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记室、幕僚什么的是得请一些,于是第二天就从长沙府学、岳麓书院聘请了几名诸生,暂且充作他的私人文书,最起码能给他写的所谓文言润色一下,免得让人看了贻笑大方。
之后李致远又写了一封信着部下骑快马送往婺源,告知留守的田四喜、毕安民、江明哲及周倩倩、卞敏儿等人,他将尽可能地在年底之前赶回婺源,之后就要带他们全部迁至长沙,让他们提早做好准备。
婺源距长沙千里之遥,他们又拖家带口的,人员、行李物品众多,还得运送造好的鸟铳,估计得走十天半个月。
现在已到了年底,也不好让人家大过年的匆忙赶路,干脆让他们在婺源过完年再启程来长沙。
正好李致远正月还要去江南迎娶叶小繁,于是他打算取道婺源在哪里过完春节,再动身赶赴苏州。
说起来其实明朝也是有寒假的。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还生怕官员们太闲了,在立国之初废除了前朝的“公务员”休假制度,所有官员一年只放三天假,分别是春节、冬至和皇帝生日。
一年三天假,除了朱元璋他老人家自己,谁受得了啊,所以等朱元璋一死,朝廷就增加了公务员的假期,并且还增添了寒假,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
从现在开始其实就已经放假了,李致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