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1章 升任知府(第2/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除去大明朝廷近三百年累积下来的积弊、士大夫文官势力集团的集体腐化堕落以及气候巨变、天灾、瘟疫等等外部因素,作为握有实权的皇帝,崇祯自己实在是难辞其咎。

    他的权利欲、控制欲没这么重,别事事亲力亲为,少瞎指挥,说不定大明朝还不会亡的这么快,再苟延残喘几十年也不稀奇。

    至于李致远的知府任命,自然也是要崇祯点头的,但以吕大器目前的地位,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日后若是李致远想要更进一步,估计就要崇祯皇帝亲自决定了。

    一旦真和张献忠交上手,并且干的还不错,做出了成绩,李致远才算是真正入了崇祯的法眼。

    不过现在能从七品的小知县升为四品的知府,李致远也算是步入了中层官员阶层,还是很值得庆贺的。

    果然还是乱世的机会多,短短两个月,李致远就直升四品知府了,这在天下太平时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你政绩再突出,在吏部考绩再优良,不熬个好几年,一个小知县别想这么快升为知府。

    而且都是一步步地升上去的,像李致远这么一步登天是极不可思议的。

    但现在是崇祯末年,一切都乱了,这种事情也没啥稀奇的。

    皇帝自己都乱来,滥封督抚,很多当官的都感到大事不妙,有些直接就辞官不干了,所以现在不少地方府县的官职都出现空缺。

    李致远实在有些不明白,才过一两天,吕大器的态度怎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砍了邓毛溪这一干人等?

    虽说邓毛溪是一条恶狗,可打狗都还要看主人,而自己杀了总督吕大器的恶狗,吕大器没怪罪,李致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哪敢奢求他提拔自己。

    难道是因为自己战绩突出,练了一支如吕大器所说的“精锐之师”,他爱惜人才?

    可消灭一千这样的乌合之众就能称得上精锐之师?这种战绩有什么值得称赞的?

    待李致远看至最后,吕大器勉励自己好好干,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及时报至南昌让他知晓,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理。

    李致远这才明白吕大器提拔自己的关键原因竟是自己听话懂事!

    再一想,李致远也就明白了,一定是左良玉不服从调遣、约束,让吕大器十分头疼。

    而自己有事就立刻禀报,这让吕大器觉得自己听话、服从命令,易于控制管束。

    李致远不禁感到十分庆幸,幸亏自己一直小心谨慎,而且正好抚州知府空缺,这非常不利于他把守抚州,否则自己未必就会专程去向吕大器禀报。

    看来当官的,必须得善于揣摩上意,否则一个不留神让上司不满意,甚至得罪了上司,以后极有可能给你穿小鞋,至少是不利于升迁。

    当然吕大器此人也算得上是知兵、有文武大略的好官,也不会提拔那些只会揣摩上司心思的无能之辈。

    李致远也正是因为让吕大器觉得还是个人才,才会看重提拔他的。

    但让上司满意,投其所好,至少能让仕途锦上添花,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李致远决定,在自己未能主政一方、未成大势之前,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抱好吕大器这条大腿。

    反正吕大器年底就会调走,那时候自己大概也杀到湖南了,势力也坐大了,也就不用再这么憋屈。

    现在得到了抚州知府的官职,总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李致远立即告知了身边的亲信。

    原本对李致远两月之内拥兵十万、尽收湖南的战略规划很是怀疑的周大壮等人也十分欣喜,对李致远之前野心勃勃的宏伟计划也增添了几分信心。

    之后三天,依旧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将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