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怕什么来什么(第3/4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通风报信。

    这事也怪不到老百姓头上,都是官军自己作的,尤其是左良玉的兵,军纪败坏,丧尽天良的事情干多了,祸害起百姓来比贼军还厉害,你还能指望人家对你有什么好印象。

    十一月初三,张献忠又派兵沿湘江顺流而下,直取岳州(今湖南岳阳),副总兵王世泰、杨文富以三千人半路拦截。

    贼军佯装不敌,逆流败退以诱惑官军,官军为了夺取贼军舟船上的物资,争先恐后地追赶上去,终于夺取了全部物资

    然而舟船载重过多,速度慢了下来,贼军突然乘轻舟从四面杀出,将官军包围,步骑夹岸横击,官军被杀死、溺死的难以计算。

    都督同知方国安赶来救援,杨文富、王世泰仅以身免,丧师二千,岳州城空虚,贼军趁机迅速杀往岳州,又一次攻陷了岳州城。

    武昌大震,巡抚、巡按都在长江边准备好了舟船,随时准备东下,武昌城为之一空,还在九江的左良玉则派遣了前锋先行赶赴武昌。

    李致远现在在江西前线,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迅速收到前方传来的各种战报,便于他及时进行分析。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张献忠仍旧是在四面出击,之前东进江西袁州,南下广东连州、韶州,现在又重新夺取了岳州。

    看来此人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还是像个流寇一样到处乱打一气,所占的州府也是旋占旋失,根本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

    夺取岳州,或许表明他已经有了放弃湖南的打算,而四处出击,就表明他将兵力分得太散。

    那么贼军进攻建昌、抚州的兵力应该不至于太多,自己就不一定非要死守城池,而是可以出城与其野战,有了战而胜之的可能。

    十一月初五清晨,李致远再次面见吕大器,说自己及三千婺源乡勇已经准备妥当,将士们皆枕戈待旦,随时可以赶赴抚州。

    李致远向吕大器请命,他将力保抚州一月不失,同时说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认为张献忠在江西的兵力不会太多。

    所以自己不一定会死守城池,而是可能寻机进攻贼军。

    吕大器目前对李致远并不十分看重,让李致远守抚州也不过是抱着拖延迟滞贼军的态度。

    对于李致远的建议,吕大器也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表面上还是大赞李致远有大局观,善于分析局势,勉励他奋力杀贼以报朝廷。

    拜别吕大器,李致远率三千士卒在南昌城东的抚河码头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舟船,沿着抚河南下抚州。

    抚州距南昌不过一百六十余里,又有舟船之利,五六个时辰即可抵达。

    这一带暂时还属于官军控制的范围,不可能出现大股贼军,以李致远三千乡勇,原本也无需担心小股蟊贼的袭扰,稍微谨慎些就足矣。

    但李致远却不这么认为,自己就这么点家底,又身处异乡,一定要万分小心,绝不可白白蒙受损失。

    不知道是不是以前三国演义看多了,他就怕一个不小心就遇到了什么埋伏、偷袭,将自己的一点家底给败光。

    这种野外行军,其实很容易遇到偷袭,越是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有时候越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别以为只有张献忠的贼军才是敌人,各地蜂拥而起的土匪盗贼都不可轻视,就是同为官军的其他武装势力,也难保不会坑自己一把。

    所以上船之前,李致远就命张文带十来人,专门骑快马走陆路,早一步在前面探查,有情况随时通报。

    船行不久,刚离了南昌城及城关附近人烟密集之处,正立于船头看风景的李致远却突然见到了正骑马疾驰而来的张文,心中一个咯噔。

    “他娘的,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张文一个飞跃,就从飞奔的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