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工匠远来(第1/3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田四喜一脸疑惑,暗自揣测李致远的意思,莫非是塘报有假?还是唐知府有意诓骗?

    李致远一听到“郏县”这个地名,就知道自己这只“小蝴蝶”并未扇起太大的风波,历史还是按照其原本的轨迹向前发展。

    只要对明末历史有些了解,就不可能不知道“郏县之战”,此战是大明朝的关键转折性战役,即后人常说的所谓“传庭死而明亡矣”。

    经此役,明朝失去了最后一颗救命稻草,农民军的战略问题也迎刃而解,此战后李自成迅速扩大战果,乘势夺取关中,就像顺手牵羊一样简单。

    而大明朝则再无可以御敌之兵,之后的几个月,李自成的闯军就像武装行军一般迅速,从关中杀到紫禁城,几乎再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所有官军都是望风而降。

    最后京城被攻破,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一统的大明朝开始逐步土崩瓦解,而南方的几个更为腐朽的南明政权也依次粉墨登场,演绎了一出出让后人可恨可叹的华夏哀歌。

    得知历史并未发生改变的李致远不禁舒了一口气,以至于他竟然有些高兴起来。

    尽管他一直为大明朝可惜,但大明既然已经不可救,又何必再做无用功,寿终正寝是其最好的归宿。

    李致远担忧的是大明朝不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而亡,因为他所有的安排布置皆以原历史为基准,在他掌控足够的力量之前,一旦出了差错,可能满盘皆输。

    “田四喜,现在你也不必纠结这些,唐知府说的那些你就当不知道,一切都按照本官原先的布置行事。”

    “最多再过二十日,一切就都明朗了,那时候唐知府说不定还要嘉奖咱们这么做呢!”

    尽管田四喜依旧甚为疑惑,但既然李致远不肯明说,他也不好再问,遵命而行就是。

    至于练兵之事,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既然队列、基本的军令这些都已不成问题,李致远已经开始将士卒分成长矛兵、火枪兵、大刀兵、弓箭兵等分别进行训练。

    最紧要的当然是长矛兵和火枪兵,这两个兵种虽说先是分开训练,但之后是要组成方阵,协同作战的。

    但是火枪数量严重不足,去外地招募工匠的毕安民也迟迟未归,他只能先让长矛兵先行,练习方阵集体右刺。

    这对单兵来说动作很简单,但是集合成方阵,对组织度要求极高,必须要求所有人都能完全服从命令,动作一致,才能形成威力。

    传统的方阵长矛兵最大的作用并不是进攻,而是如何保护方阵之中最为虚弱防御力最低的火枪手,而明朝的大部分将领观念落后,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在与敌交锋时,依然简单的将火枪兵炮兵布于前列,结果往往导致火器才施放一阵,对方骑兵就已经冲到了跟前,展开了屠杀。甚至不需要骑兵,只需要步兵不惜代价接近火枪兵,就能使其崩溃。

    但是李致远如今火枪有限,在火枪数量达到他的期望之前,想要完全依靠火枪的远程打击能力是行不通的,因为其输出的火力密度实在是不够,那稀稀拉拉的弹雨怎么能给敌军足够大的杀伤力。

    而且若是敌方迅速撤退,又该怎么追杀敌军?难不成眼睁睁地看着对方从容逃走,这样不能进攻的方阵又有何意义?

    这就是传统的西班牙方阵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机动性严重不足,长矛方阵极其不灵活,面对弓骑兵的时候完全只有挨打的份。这在方阵中火枪手数量不足时弊端尤甚。

    所以他不只是希望长矛方阵只具备通常所有的防御能力,还要求其能够是一种以进攻性武器为主的作战体制。

    因此,对于长矛兵的训练李致远也是极其重视,如何排阵,如何列队,长矛如何举,成多少角度,行走进攻时如何刺杀,防御保护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