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军器图说——大明朝的燧发枪(第1/4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致远其实就怕地方宗族和士绅势力过大不好对付,而且和这些人勾心斗角,玩弄权术真的很麻烦,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族长的话比县令的话要权威的多。

    很早就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明末,倒是说得不错,现在很多乡镇都是靠宗族和士绅组织乡勇自保,知县基本上管不了也懒得管了。

    唐良懿看了看李致远,道:“你说要编练乡勇,这我是绝对赞同的,实际上如今徽州各县的士绅乡官都在这么做,各县官府反而没有动静,县衙的威信还不如乡间一族长了。”

    李致远奇道:“这是为何?难道各县县令就任由他们发展?这样朝廷权威何在?”

    唐良懿叹了口气,说道:“没办法啊,如今徽州六县就有五个知县缺任,仅黟县知县朱世平还在任,祁门县原知县赵文光因黔兵一事被察回籍已久,休宁县原来由推官吴翔凤暂署,因黔兵事件被降二级,其余三县知县皆空缺,本官已经多次上奏朝廷了,等了许久才等来了澹泊你。”

    “如今战乱频频,许多人皆辞官归隐,躲进了书房,徽州又离前线不远,更不会有人愿意来此为官了,也就只有澹泊你心怀我大明朝廷和天下百姓,弃科场来做这个婺源知县,你有这份胸怀,他日前途必不可限量啊!”

    李致远心里暗道:“你以为我不想躲起来啊,只是我知道躲不了,现在躲进书房也就能安歇片刻,等大明朝亡了,鞑子的屠刀落下来的时候,看你们还能往哪里躲,我可不想当奴才,更不想留金钱鼠尾辫!”

    “府尊谬赞了,下官也谈不上胸怀广大,只是看得更清楚一点,逃避躲藏是没用的,因为不奋起反抗,任由天下糜烂,迟早会有无路可退,无地可躲的那一天。”

    唐良懿有些惊愕,深深地看了一眼李致远,总觉得李致远这人有些奇特,言行举止也与常人有异,似乎话里有话,随即陷入了沉思。

    好半晌唐良懿才回过神来,也没深究李致远是不是话里有话,继续道:“对于你练兵的举措,本官是一定会全力支持的,徽州下属几县如今几乎都是靠当地士绅自治,官府若再不想点对策,本官恐怕要成令不出徽州城的孤家寡人了。”

    “况且前不久黔兵事件闹得很大,本官险些被下狱治罪,幸得史阁部向圣上仗义执言,才得以幸免,你既是史阁部看重之人,想必是有过人之处,今日与你一番交谈,虽谈不上深入了解,但也知你品性优良,志向远大,你不必束手束脚,尽管放手去做,本官定当鼎力支持。”

    李致远起身拜谢道:“下官多谢府尊栽培,去婺源后一定尽心尽力,不负府尊和史阁部的厚望。”

    唐良懿点了点头,继续道:“另外,婺源县是我徽州六县中面积第一大县,人口仅次于徽州府城驻地歙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人多山多地少,情况复杂,官绅占据了大部分田地,大量普通百姓则沦为佃户c矿工,比较穷困。”

    “望你到任之后,先仔细考察民情,结交当地大族c士绅,稳住脚跟,再招纳乡勇,练兵习武,守卫我徽州西南门户。”

    “至于钱财粮饷方面,虽说现在府库财力有限,但本官会尽力拨给你一部分,你也可以拉拢当地士绅,让他们筹措一部分,这就看你的本事了。”

    “另外,你婺源县的钱库还有多少库银,是否亏空,只能等你到任再查了。婺源如今有县丞c主簿c典史各一人,都是徽州本地人,你要小心应付。”

    “多谢府尊提点。”

    “对了,今日你就暂且在徽州城多停留一日,晚间在城东上路街的新安阁有个宴席,到时候徽州本地的乡绅名流都会赴宴,你随我一同出席吧,多结交一些本地乡绅对你以后或有裨益。”

    “下官但凭府尊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