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徽宁兵备道(第1/5页)  明末之血色华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致远带着田四喜将整个山寨翻了个底朝天,看能不能从土匪窝里搜刮点钱财出来,可这些土匪也是穷的很,真的没多少钱。

    “田四喜,这个土匪窝里就这么点钱?你该不会是蒙骗本官,等我们走后再独吞吧?”

    田四喜算是寨中管账管钱粮的,很快就带着李致远从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山寨里收藏钱物的所谓“宝库”,东西不多,但是杂的很,金银玉器都有,再就是粮食酒肉。

    田四喜刚才可是亲眼见识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大老爷的狠劲,一声令下就砍了一百多个脑袋,现在满院子都是脑袋和尸身,血腥气直冲天际,吓得他到现在都不敢看院子一眼,又哪里有胆子敢欺骗李致远啊。

    他颤抖着辩解道:“不敢不敢,草民万万不敢欺骗大老爷啊,实在是这些土匪真就这么点家当。”

    “大老爷您想啊,这些土匪又不敢去打县城,也就敢在这乡里闹闹,屠几个村子,抢几个过路的小商人。这些小村子里能有多少油水呢,多半就是些粮食鸡鸭,稍富一点的有些零碎银子金银首饰,就这些金银玉器还都是从各个村子里一点一点地搜刮来的,草民真的没有蒙骗大老爷啊!”

    李致远估计就是这样了,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这些土匪抢了不少地主老财,少说也有大几千两银子的,哪知道才这么点,全部换成银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换一千两?

    其实有钱的地主老财哪个不请众多的看家护院啊,所以这些土匪也就只能从穷鬼手里抢食了。

    之后李致远吩咐人将寨子里的武器c钱物都打包带走,又放了一把火,彻底毁了这个土匪窝,那些获救的妇人也都是附近村子的,李致远给了她们一些钱,让她们自行回家。

    至于田四喜,他听说李致远接下来要去宁国府旌德县,就改变了去泾县的主意,这年头一个人上路实在是危险,就央求李致远也带他过去,他要去旌德投靠亲属。

    由于耽误了不少时间,当天下午众人没能赶到旌德县城,在山中一个村庄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才终于抵达了旌德县城。

    李致远其实是特意来旌德县的,因为他得到过史可法的吩咐,要来此拜访徽宁兵备道的兵备副使,实际上李致远此前对什么兵备道是不清楚的,这个官不像知府巡抚总督,听起来就有点生疏,他特意在吏部打听过,这才弄清了这个官是干嘛的。

    兵备道最开始设立于成化c弘治年间,其长官称为兵备副使,最初目的是为了辅佐督抚等文官处理军务,到了正德c嘉靖年间,为了应对内忧外患,例如倭寇,“兵备道”开始普遍设立,逐渐成为了府州之上的一级衙门,与督抚一起构成了大明地方上最主要的文官军事领导体系。

    兵备道的指责也很不明确,设立之初,练兵c筹饷是兵备道的本职,之后,其职能进一步扩大,包括防务c行政c司法等诸多方面,李致远仔细思虑了一番,觉得它的职能与督抚更为相近,有点像是督抚的属官,协助督抚处理粮饷c整饬地方防务。

    李致远觉得明朝的地方官职实在有些混乱,明初,布政使是一承宣布政使司(省)的行政长官,按察使是一省的司法长官,都指挥使是一省的军事长官。

    但是到了后期,三司官员不仅,而且无能,根本无力处理地方事务,中央只好往地方派巡抚,渐渐地巡抚成为了实际上的地方长官,但其编制又不在地方,而是在督察院,其本职为都御史或佥都御史。

    例如湖广巡抚的正式称谓是“以(左/右)(副)都御史某某巡抚湖广”,后来为了处理波及几省的剿匪事务,巡抚还嫌不够,又派了总督处理一省或者几省的事务。而兵备道则是协助督抚负责几个府的,通常挂佥都御史衔。

    而这个徽宁兵备道的全称是“徽宁等处兵备道”,管辖区域包括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