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英雄主义及其网罗(第2/4页)  救世与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做以弗得(非遵守传统仪式的对耶和华神的敬拜。大概是表面像是敬拜神,却实际是一种拜偶像的东西),并让人崇拜,最终将其儿子们带入了噩运之中。他七十一个儿子中,大多数都被一个篡夺继承权的儿子亚比米勒杀死,只有一个幸存了。而亚比米勒只掌权了三年就被杀,并成了《士师记》记载中,罪恶最大的一位。

    在中世纪欧洲,也出现过类似的故事。某些君主一开始借助教会或神的力量取得一定成功,后来却因为骄傲,建造了华丽的大教堂,实际上却是在借此搞个人崇拜。根据历史记载,这样的君主结局大多都不好。现代社会中,美国之父华盛顿总统,勇敢地将政权归还美国人民,就给美国的民主制度带来了巨大的祝福。

    第二个以悲剧式结局的士师,是著名的参孙(san)。参孙的故事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一来他显示了强大的个人能力,二来他的故事中有浓烈的男女情爱。这两者都切合了现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最重要的元素。好莱坞也多次改编过参孙的故事,将其搬上舞台。这些改编的故事中,无一不增加了出卖参孙的大利拉悔改的情节。这说明大多数西方女性外表刚强,内心却富有同情心,受基督教的影响,愿意看到有罪的妇女的悔改。电影文化也就迎合了观众的心态进行了相应的改编。

    《士师记》并没有因为参孙身上这两个元素,而粉饰他的命运。参孙的母亲不育,神向她显现,答应给她一个儿子,也告诉她这个儿子必须做拿细耳人,也就是终身为神服务的人。根据宗教实践的细节规定,做拿细耳人,终身都不得剃头发。这个规定应该是象征着人要知道自己力量的源泉。中国的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国古人也曾经有过不可剃头发的习俗。信耶和华的人,相信人是被神创造的,生命是神赐予的。在参孙的故事中,神赋予了他超强的个人能力。他徒手撕裂了少壮的狮子,用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击杀了一千个敌人。他口渴的时候,却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并向耶和华神求水喝。神就让地里流出水来,让他得解干渴,精神复原。

    为了制服参孙,他的敌人非利士人就要挟犹大支派的人。犹大支派的人害怕非利士人(愿意向非利士人以交税和其他方式臣服),就带了三千人去捉拿他。为了避免以色列人自己的内战,参孙就在犹大支派的人起誓的前提下,自愿被他们捆绑送到非利士人那里。在那地方,他挣脱了捆绑,并用驴腮骨击杀了一千个敌人,也因为口渴而向耶和华神求水喝。后来他看上了非利士的一个叫大利拉的妇人。这个妇人名字的中文翻译很贴切(被极大的利益拉动),因为非利士人的首领立即许诺给她,若她能将参孙力量的源泉和捆绑约束参孙的方法告诉他们,他们就每人给她一千一百舍克勒的银子。根据《士师记》的其他记载,一千一百舍克勒的银子足够筑一个(镀金)神像并在一个区域内搞宗教崇拜活动,说明这是一笔很大的钱。大利拉多次试探参孙,想要知道他力量的来源。参孙多次告诉她怎样绑缚自己,大利拉也多次如此做,但都没有成功。这也象征着神赐予的力量可以帮助人挣脱各样的束缚。

    《士师记》16:15一30节,大利拉对参孙说:“你既不与我同心,怎么能说你爱我呢?你这三次欺哄我,没有告诉我你因何有这么大的力气。”(注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同类的话语,但真正欺哄的却是大利拉。参孙有权保守自己的秘密,也有权在他人无理要求知道其生死攸关的秘密时,用虚假的话应对并侦察对方的动机)

    大利拉天天用话催逼他,甚至他心里烦闷要死(注解:男女情爱迷住了参孙的眼睛。他本应该洞察大利拉的用心,或者求神拯救大利拉,或者像约瑟那样,明确告诉她神不允许他这样做。根据当时的情形,最好的应对,应该是视大利拉的情爱为一种诱惑。由于他们之间没有婚姻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