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太平洋上的转折之战(第1/2页)  救世与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针对日军可能前来进袭,赫斯准备剽窃二战中途岛海战的战例。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投入的多艘航空母舰,变成了德军在基地部署的陆基航空兵,提尔皮兹号航空母舰和数艘护卫航空母舰的飞行队。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军事经验上不足,战机技术水平不如当时日军的零式战斗机,飞行员训练和经验也不足,航空母舰的数量少(2对4),战机的数量少。交战双方都远离自己的陆地基地。美军唯一的优势,是猜中了日军的密电码,大约知道日军要前来偷袭。战争中,美军的侦察机先发现日军舰队。而日军则不知道美军航空母舰就在附近,又在攻击中途岛和防御对方航空母舰之间犹豫,并因为战斗目标的犹豫,甲板上又堆满了炸弹和鱼雷。而且日军派出的侦察机,前往美军方向的那一架的无线电偏偏出了故障,无法将美国舰队的位置传回来。在这一系列的失误之下,美军也是靠牺牲了第一攻击梯队,第二攻击梯队,才使得当时护航的日军战斗机机队位置过低,燃油基本耗尽,无法有效拦阻美军机队。而迷路的第三攻击梯队却又坚持搜索,及时赶到战场,这才一举解决了日军的3艘主力航空母舰。

    当时并没有导弹等武器,战斗机需要取得速度才能用追尾战术攻击敌机。飞机上升时速度慢,俯冲下降时速度快,低位置的战斗机无法完成护航目的。而日军为了隐蔽作战目的,又将有密集防空炮火的战列舰群送到了大洋的另外一个方向,做出佯攻的姿态。这样,美军才非常幸运地突破了日军的防空拦截网。

    日军剩下的一艘航空母舰及时派出战机尾随美军,也击沉了一艘美军航空母舰。美军再度出击,重伤日军最后一艘航空母舰。日军被迫退出战斗。

    这个战例几乎无法完全抄袭。赫斯和许世平越研究越佩服当时美军的勇气。幸好德国飞行员已经在抗战中得到了一些锻炼,德国在太平洋内的基地又是近大陆的目标,很容易集结更多的飞机。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因素要妥善考虑。首先,诱饵要大,才能引敌上钩,考虑到我方并不了解日军的情报能力,所以要作将脾斯麦号和其他两艘战斗巡洋舰,以及从英法和意大利租借的战列舰留在基地当诱饵的决定。战列舰和重型战斗巡洋舰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飞机击沉的,二战时美军军机是在大战末期,靠多轮轰炸,花了十多个小时才击沉了完全落单的日军的战列舰武藏号。俾斯麦号也是在已经受伤的情形下,被英军多轮空袭才击沉的。另外,很多军舰被击沉,是因为自身的弹药爆炸。若想把脾斯麦号作诱饵,可以先将其大型炮弹都卸下来,只携带防空用的小型炮弹,就极大地减小了自身爆炸的可能。

    在基地里,有防空炮火和一定的飞机空防的掩护,敌军一时也啃不下来。舰队的其他舰只,驱逐舰很灵活,也不会成为敌军主攻目标。吨位小,防空火力/吨位比却很高,留下来作为防空火力掩护更划算,即使损失了也不算可惜。德国的被称为袖珍战列舰的另外两艘重巡洋舰,以及若干轻巡洋舰的装甲防护较薄弱,作诱饵很容易被吃掉,就和轻航空母舰,护卫航空母舰和一些必要的护卫驱逐舰一起,放到海上去,让敌军找不到目标。

    赫斯开始了对日军前来袭击的反击战的一系列策划。

    最重要的自然是针对日军行动的情报。由于没有美国破译日军密码的技术,赫斯决定派出德国潜艇侦察日军基地,并以此估计日军集结状况和行程。当时为了对付英国,德国筹备了一系列的潜艇。将它们用在太平洋战场上作侦察用途,是相对简单的任务。

    在基地外设置靠潜艇和水上飞机母舰支持的外围侦察圈。争取早点发现日军。

    建立观察站并充分训练地面防空炮兵部队的反应时间。虽然德军已经有了雷达,但当时的雷达侦察距离还是不很足。

    训练陆基空军,学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