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召唤!辛弃疾!(第1/2页)  召唤名将来征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系统,我要召唤,用一百召唤点召唤!“有一百召唤点,为什么不召唤呢?留着又不能生利息。

    “叮,使用一百点召唤点,恭喜宿主得到辛弃疾!“系统说道。

    辛弃疾,哈哈,竟然是辛弃疾。说起自己喜欢的武将。

    很多人会说赵云,因为他忠心勇武,在大军中杀得七进七出,忠勇护主;有人会说薛仁贵,大军东征,三箭定天山;有人会说霍去病,封狼居胥,杀得匈奴大败;有人会说白起,统帅无双;有人会说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有人会说李元霸,双锤无敌;有人说岳飞,精忠报国;有人说杨家将然而,辛弃疾却是韩文最喜欢的武将之一。

    很多人知道他的文才,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位与苏轼并称的豪放派大词人,有“词中之龙”的美誉,“横绝,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这是辛弃疾的文才。

    想起辛弃疾的词,无不让人心潮澎湃,即使坐在书斋里,也会陡然而生一股不可遏抑的豪情,比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比如“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虽说苏辛并称豪放派代表的两大词人,然而两人绝不相似。如果说苏轼的词体现了文人的旷达,那么,辛弃疾的词则完全超出了文人的范畴,体现了一种武将的豪气。

    有人称辛弃疾是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乡早被金人占领,是敌占区。

    然而辛弃疾没有就此区服,他20岁的时候,是一支义军两千人的带头大哥,然后带着两千人投靠了一个新的老大,他的老乡,义军首领耿京。耿京很欣赏弃疾大哥的才华,都是让他当掌书记。

    一天一个义端的和尚偷了一件东西,20岁的辛弃疾追了两天两夜,两人的马都口吐白沫挂了,因为那个和尚偷了一样东西,这东西很重要,是抗金义军的印信。

    然后,辛弃追上了,剑光闪过,和尚挂了!回到营中,辛弃疾受到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带我装逼带我飞”,一些娃娃兵狂喊。“年轻的老司机,”耿京的评价,言简意赅。

    辛弃疾很有政治远见,一次喝酒撸串,他向耿京建议,主动与临安当局联系,利用这个机会光复中原。“此主意甚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耿京端起酒杯说。他越来越喜欢这个小老乡了。

    事不宜迟,辛弃疾和战友贾瑞立即收拾行李,火速赶往南宋都城临安。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在回程的时候,义军队伍里出了大事——耿京在海州(今连云港)被叛将张安国杀害。

    革命总是很复杂危险,有起义的人,必有不义之人。一代叛徒张安国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金国退却,只是暂时的,而征服南宋,却是永久的。他还认为,大哥,就是用来出卖的。于是他跟几个同伙,趁耿京在大帐睡觉的时候,将其乱刀砍死了,嗯,跟张飞的死法差不多。

    大哥挂了,义军很迷茫,很多人应该先躲起来,然后再图大事。但辛弃疾满肚子气,欲除张贼而后快。他质问道:“躲起来,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我们现在就去干掉那个叛徒!”

    就这样,他率领50名骑兵夜袭金营,于数万敌人中,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并连夜狂奔千里,将其押解到临安正法。有勇有谋有决断,我的辛弃就是这么牛逼!

    “壮哉,辛弃疾!“用古人的话是这么讲。“厉害了,我的哥!“用现代话是这么讲。

    50人闯数万敌营,并且活捉判徒,真正的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而且还是活捉。这份本事古今也只有像关羽赵云之类的武将能做到了。

    后来他在《鹧鸪天》中写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每次读之,凛然杀气,喷薄欲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