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冷清秋的爱慕者(第2/3页)  奋斗在金粉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另一方面间接的建设了华夏,并为华夏带来了一股全新的文明,

    这些从当下的货物门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自满清起,不知道什么时候大街小巷上的货物慢慢的都被外国的资本所取代,店门货名面前加个洋字实属常规,

    洋火,洋油(煤油),洋腊(腊烛),洋碱(肥皂),洋纸(白纸),

    洋布(棉布),洋线(棉线),洋瓷碗(瓷碗),瓷盆,瓷缸,洋钉子(铁钉),洋戏(留声机),洋伞(雨伞),洋镐(十字镐),

    洋车(自行车),洋锹(尖头铁锹)等无数的生活用具彻底的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

    就是大街上的洋学校洋学生也比比皆是,几十年的侵略,要洋人的资本势力在中华的大地上比比皆是,

    这些列强们用价格高昂的所谓洋玩意货物再加上一本万利的鸦片入侵,大肆的吞噬着华夏的银元储备,

    他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用鸦片侵蚀了华夏人民的体魄,又用资本完成了垄断掠夺入侵,无论是军火还是技术,都在不停的吞噬华夏的银元储备,

    并在不断的抽血中,将当年本是银本位货币制度的中国因为白银不断的流失被抽往他们国家,

    变成了一个因为白银储备流失太多,货币机制危机已经彻底笼罩到华夏的地步,

    虽然现在的物价还趋于稳定,但只要当战争来临,银元短缺,粮食减产,军火交易爆棚,华夏如今的民国盛世便会化为乌有,

    通货膨胀必定会席卷整个中华大地,

    没有白银稳定的货币市场,会因为国民d大量的印着法币购买军火,再加上日本制造的法币假币大肆兑换中国货物储备,

    而将国家的信用给搞到破产,

    没白银填充的纸币足以把中国的经济体系给搞崩掉,

    要中国重新变回以物易物的时代,并且因为银钱的不能流动造成华夏成为一潭死水,带给华夏的将是无尽的倒退和落后,

    此刻华夏的白银储备已经从当初的全球第一随着满清的衰落和外国的资本入侵变得捉襟见肘,

    只要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那战争的号角打响,现在这原本还尚算温和的物价时代便会就此一去不复返。

    虽然早在1935年,当局就想要通过发行“法币”来改革经济,

    但没有白银作为货币储量,钞票只是一张纸,等到1937年战争全面爆发后,

    单说当局大肆印钞购买武器,就会直接把法币给贬值到底层,

    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zy票是在年代最不值钱的货币,

    有记载说战争后的法币因为贬值贬的太厉害,被当时的人们清明节祭祀先祖的时候,烧的直接是就真钱而不是冥币,

    因为真钞还没有冥币值钱。

    同时,随着战事持续不断,商品贸易与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内需产量不足,广州和汉口这两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也相继沦陷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也直接飙升了72%。

    等到1939年南宁沦陷后,进口商品价格又在此基础上再翻一倍。

    等到1942年重要的运输线滇缅公路瘫痪后,货物进口量骤降,

    仅为1937年的6%,供需严重失衡,物价犹如坐火箭般一路上涨。

    到了1948年,物价更是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度,

    当时的一个烧饼都要二三百元钱,而米价更是每百斤高达二十多万。

    比起民国初期的物价,仅仅数年间,物价就翻了上千倍。

    可就是这样的天价依旧挡不住物品涨价的步伐,曾有人在饭店吃饭时,一碗米饭是2万元钱,等到这个人去添第二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