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章 自然灾害(第1/2页)  战乱时代的情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桓叔死后,儿子继位成为庄伯。他立志要为父亲报仇,认为父亲的死是孝侯酿成。他花了一年时间训练出了五十名死士,扮成百姓潜伏到翼城。

    煽动百姓集体拜见国君,孝侯在接见百姓时,地上猛然跃起几十个人,杀死卫兵和车驾。

    庄伯上前说:“你害死我父亲成师桓叔,我是来为他报仇。”言罢将孝侯杀死。城内大乱,百姓呼喊:“不要放走了杀死国君的贼人。”

    满城百姓如潮水般涌来,庄伯和亲随奋勇杀开一条血路,逃出城外,坐上马车回了曲沃。

    庄伯回来后,利用曲沃连年丰收的粮食,扩大兵力。六年后,发兵攻打晋都,都城危在旦夕,国君派使者到洛邑向周平王求救。周平王发三万兵攻打曲沃,庄伯解除了对晋都的包围,撤回坚守曲沃。周天子大军返回。

    周桓王继位后,被郑国打败,箭矢射中了肩膀,威信扫地。庄伯死后,儿子武公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大胆放肆地攻打翼城,俘虏了晋哀侯,杀死小子侯,攻占了翼城。用夺得的宝器贿赂周天子,周天子承认了武公的诸侯地位。晋国小宗从此占有了大宗的所有土地及人口。从桓叔封曲沃到武公灭晋,前后共六十七年。

    晋武公便是晋献公的父亲,晋惠公的祖父。

    一夜未眠的晋惠公在天亮后,立即召见群臣议事。今年年景恐怕不好,各位要做好预防措施,多修建祭坛,寡人要祭祀天地。曲沃的先祖寡人要亲自去祭奠四十九天,以求祖先保佑我晋国稳定昌盛。

    吕甥道:“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君上实施仁德。国君实行仁政,纵算不祭祀天地,天地也会保佑。国君若不行仁政,就是天天祭祀,也不会得到保佑。”

    惠公怒道:“寡人日夜为百姓操劳,省吃俭用,宫内开销比不上小诸侯的奢侈。如何却说寡人不实行仁政?”

    吕甥道:“臣建议,不要过多修建祭坛,劳民伤财。适当的祭祀以求天地保佑。”

    郤芮说:“祭祀天地和祖先神灵,必须心诚。心诚就得建造好的祭坛,天地和祖先神灵才能保佑。这点需求都害怕劳民伤财,那天下百姓还有何用?”

    惠公认为郤芮言之极当,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大肆建造祭坛,亲自到曲沃去拜祭祖先灵位,祈求保佑驱除灾害。

    祭坛修建好,宫内大臣分拨去祭祀。上天似乎不理会统治者的这片诚心,自年后直到秋风落叶,没有下过一滴雨。田里庄家全部干死,连生命力顽强的野草都开始干枯发黄。树上的果子未成熟就凋落地上,满脸邹文如农家老人的额头,被饥饿的孩子捡着吃。

    梨树的枝条上稀疏地挂着几个孩子拳头大小的变色的梨子,垂头丧气地低着头。庄家地裂开三指宽的缝隙,远远看去,好像大地儿子张开嘴巴等待苍天母亲喂奶吃。万物毫无生气,给人一种沉闷透不过气的感觉。往年的粮食本来就歉收,今年颗粒无收,百姓只有饿死的份。

    晋惠公带领这随从到乡间查看情况,见百姓个个面黄肌瘦。在一个小山坡上,他听见有人费力地喊着:“娃子,娃子,你不要跑。”

    惠公应声走到前面,发现干枯的一颗椿树下蹲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头上发丝乱蓬蓬地,面目消瘦的不成人形,不细看还以为是六十岁老婆婆。她身边放着一个小箩筐,里面稀稀疏疏装了一些野菜,前面不远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光着脚在黄土地上趴着。

    这位妇人饿的实在走不动了,她是和孙子一起来挖野菜的,见孙子跑到了前面,她怕他跑丢,就死命地喊。惠公搀扶起她,亲兵抱起小孩,将她们送上山坡。妇人有气无力地谢道:“谢谢这位官人相救,不然,我一家都会饿死。有了这点野菜,就可以让全家熬过明天了。”

    “熬过明天又该怎么办?”惠公亲切地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