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大禹四战巫支祁(第1/4页)  大禹治水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禹送走了前朝的五位老神仙和风神巽二。炼造场上人走火熄,立刻冷清了下来。

    恰好在这时,长辛和竖亥二人从沿淮诸侯国征调的民夫和粮草到了。

    民夫的帐篷就立在了炼造场上。

    于是东海之滨连云山下,又热闹了起来。

    第二天,二万多民夫,在玄弓和黄戈的率领下,在淮河的两岸排开。

    大禹亲临第一线。率先挖下了治淮的第一耒泥土。然后一声号令:“治水淮河,现在开工!”

    二万民夫一见,大禹率先垂范,亲自挖河。深受鼓舞,立即动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因为淮河的水患主要是因为黄河改道南流“夺淮入海”,淤积泥沙造成的。治水的工程就是疏通疏浚淮河入海河段的淤泥。所以大禹采取“倒着治”的方法,首先从淮河的入海口治起。一边勘测规划河道,一边施工,这叫做勘测和施工两不误。

    大禹命令士兵将夔牛战鼓立在了治淮两岸的工地上。鼓声咚咚,摧人奋进。挖河治水的民夫干劲十足。只要吃饱了饭,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天能干出二天的活来。

    再说巫支祁。昨天半夜来到大禹的炼造场上,企图趁乱混水摸鱼,抢走定海神针。不想那定海神针已经炼成了一件通灵的神器。刚刚摸了一下,便被它放的闪电,击了一个趔趄。要不是先锋官马浪,及时赶到挡住了大禹。巫支祁怕是已经作了大禹斧下之鬼。

    巫支祁缓了半天才缓过一口气来。匆忙与大禹周旋了几招,便败下阵来。又不敢从天上走,只好钻进灌木丛中,才逃回了淮河水君洞。

    巫支祁回到淮河水君洞之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急得团团转:“看来这个大禹是跟我较上劲了,非要到我的淮河治水了。我也不能坐以待毙呀,也不能眼看他欺负到头上来呀。”

    可是再想到大禹的武功,自己又倒抽了一口冷气。他的武功怎么进展的这样神速了。想当年在东南天柱山,黄帝崖下,他是打败了我,可那时也就是比我略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如令我得到了天书,武功大进,已经不知比那时强出多少倍。可是我怎么还打不过他呀?难道他手里还有更多的天书不成?

    想到这里,巫支祁高声叫道:“马先锋何在?”

    先锋官马浪闻听淮河水君高叫自己的名字。急忙趋步走到近前,问道:“马浪在此,不知水君大王有何吩咐?”

    巫支祁道:“你要挑选择几个精明得力的头目,不分昼夜前去刺探大禹的动静,每天向我报一次。不得有误。”

    先锋马浪答应一声:“遵命。”退到外边布置去了。

    第二天,巫支祁正在他的淮河“水君洞”里转磨磨。忽然有一个头目进来报告:“报告水君大王,大禹已经将‘定海神针’安置进东洋大海了。”

    巫支祁问道:“大禹是怎么把‘定海神针’运到东海里的?”

    那头目回答道:“回水君大王,那大禹是派应龙用龙爪提起‘金箍棒’的一端,提到东海里去的。”

    巫支祁又问道:“什么应龙?”

    那头目答道:“那应龙原来是天上的一条神龙。当年因为帮助黄帝大战蚩尤中毒,大伤元气,因此难返天庭。

    后来潜入东海,随大东海神君在大东海里休养生息。最近被大东海神派到了大禹手下,说他等帮助大禹治水成功之日,便助他重返天庭。”

    巫支祁大惊,道:“竟有这样的事?”

    那头目说道:“回禀水君大王,此事千真万确。”

    巫支祁听后呆了半晌,向那头目一摆手,说道:“知道了。下去吧,继续刺探。”

    那头目下去以后,巫支祁在水君洞里陷入了沉思:“好个大禹,先有西王母给他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