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对乙大儒(第1/2页)  佛系青年穿越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杨毅一早便起床了,陪着王妃用完早膳,福昌要去对乙大儒府上听课,杨毅倒是不用去,但是因为在王府待着太无聊了,所以特意求了王妃,也要跟着一起去。

    这对乙先生,学问极好,品行也好,颇受人尊敬。说起对乙大儒,他一生的经历也是颇具有传奇色彩。据说大儒年轻时是前朝一个落魄贵族家的子弟,十七岁时,被前代衍圣公收为关门弟子,之后不久与自幼订了娃娃亲的安氏结为夫妻。这安氏据说相貌并不出众,而且性情乖张,众人原以为俩人过不长久,但是对乙大儒依旧几十年如一日的与之相处。跟随老衍圣公学习儒家经典,及至而立之年,又带着妻子安氏外出游学十多年。先衍圣公逝世后,回到京都吊唁并为其守孝三年,,,之后便一直在京都授课,讲学。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对乙终于以一己之力,将原本摇摇欲坠的家族重新带上了正轨。

    且说杨毅跟着福昌蹦蹦跳跳的上了马车,一路上又开始打量外面的景象,说来,这对乙大儒倒是没有住在城东,而是在城南安家,城南说起来,还算不错,但是比起城东来,自是多了几分喧闹。曾有人给对乙大儒送了一套四进的院子,只求对乙将他儿子收为弟子,被对乙大儒一纸诉状告到了官府,声称对方败坏他的清誉。人们这时才认为,这老东西活该守着那悍妇过一辈子,夫妻俩都像茅厕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之后倒是没人敢为了拜师之事为其送礼。其实说起来,别说对乙是老衍圣公的关门弟子,就单凭对乙如今七十多岁的高龄,那是见了皇帝都不需要行礼的。而且皇帝还得对老人家客客气气的,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这种老人家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瑞。

    这些关于对乙先生的传言,还是杨毅听天元说的,至于福昌,全程都拿着书在看,,既然他不说话,杨毅也不好去打搅他。

    城南有好几家书院。这京都的书院,除了太学院在城东,其他的书院倒是都在城南。有人说过,女人和学生的钱是最好赚的,这句话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消费能力是很高的。所以城南的各种商铺随处可见,当然,皇帝陛下有令,优伶娼妓之所,当远离学府,所以在城南是见不到青楼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城南的繁华,越靠近书院的地方,售卖的物品越是与学习相关,比如笔墨纸砚,还要书肆,等等。

    对乙先生府上倒是距离各处书院挺近,算是学区房。

    “到了先生家,需处处注意,不可有丝毫行差步错,亦不可胡言乱语。先生对此极为看重。莫要惹得先生不悦。”眼看着就要到对乙先生府上了,福昌终于放下课本,一本正经的对杨毅说,

    “大兄,汤圆明白了。”

    待马车停稳之后,福昌率先下了马车,然后在旁边等着杨毅,杨毅一出了车门,边对他说道,“莫直接下来,小心崴到脚。”杨毅诧异的看他一眼,然后便让天元把他抱了下来。虽说跳下来也没什么,但是不能辜负别人的一番好意不是!然后恭敬地道谢,心里却想着,小屁孩,装的一本正经。

    进了对府,又被人引着去了课室,等他们进去后,杨毅便随着福昌一同坐下了,之后打量了一下上课的地方,发现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人,还有七八个大一点的学生。最大的估计有十七八岁,至于小的,他俩似乎就是最小的。每人身前都有一个小桌子,桌上有笔墨纸砚,还有书本。学生们要跪坐在席子上。福昌坐下后,他的书童为他摆好书本便下去了。福昌拿起书就继续看了,杨毅自己也无聊,拿起福昌的其他书就看起来了

    不多时,有一个一袭长衫的老翁走了进来,脸上有些老年斑,但仍然努力挺直身子。他身后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虚扶着他,两人慢悠悠的走进来,此时众人已经站起身来,目视二人走向讲台,待老者坐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