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八章 郑玄的弟子(第2/3页)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管宁和邴原,他们知道造字一事,可是马不停蹄,星夜兼程而来”

    是管宁和邴原!

    孙策心里很是欢喜,在这个时代,此二人相较于蔡邕和二张,虽是后辈,但名望和地位完全不亚于后三者。

    他们的到来,无疑对简体字的推广,再度增加了公信力和说服力。

    “孙策,见过管宁先生,邴原先生,一路从辽东来此,路上辛苦了”

    管宁到不觉得孙策听说过他们有什么不对,相反要是不知道他们二人,只能说明孙策孤陋寡闻,不过连他们身在辽东也知晓,却有点意外。

    “哦?征东将军知我二人在辽东?”

    “实不相瞒,辽东也有在下的锦衣卫,毕竟公孙度没让在下省心”

    这一点,孙策没有隐瞒,实事求是。

    “原来如此,公孙度狼子野心,一心相当辽东王,我等在知道征东将军挫败蛮夷联军,打退公孙度时,还不禁举杯相庆”

    灵光一闪,孙策忽然想起一件事“那不知两位先生可知目前公孙度是个什么状况?”

    管、邴二人自辽东而来,对公孙度的情况,他们应当是再了解不过。

    “说来惭愧,于情于理本应该在征东将军北伐的时候,我二人便当将军情相告,奈何公孙度把我二人看管得极为严谨,若不是此次恩师相招,怕还来不得青州”

    顺着邴原的话,管宁接着继续说“公孙度最近才新征两万,算上整个辽东,可战之军大概有七万人,不过他一方面要防备鲜卑,另一方面又要威慑乌丸、匈奴,所以他能调动的兵马,实则不超过五万,且这五万之数里,有骑兵万余,如果王猛再度开战,相信公孙度还是会攒动乌丸协助,如此,王景略要对付骑兵,至少在三万之数”

    认真的听完两人带来的消息,孙策觉得心里评估了一下,武斗军、蛟龙军、平虏军、解烦军这四方军,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三韩半岛的各种情况。

    “辽东内部对公孙度有没有什么不满?”

    “内部?百姓对其是不待见的,要说乌丸人,对他也不是真心服从,迫于无奈罢了,而且也主要是靠近辽东的部分乌丸,这部分乌丸连丘力居都没有整合过,再加上各自为政,才让公孙度有机可乘,如果征东将军能拉拢一批乌丸人,相信是一个不小助力”

    还别说,邴原的提议,还真可以试试,孙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记错了,好像乌丸是长期仰大汉鼻息的,如果自己以上位者的身份和他们进行谈判,或能收到奇效也说不定。

    “唉唉?我说,你们是来造字,还是来聊军务的?要聊军务出去聊,别打扰我等创作”

    蔡邕可不关心战事,他眼里现在就只有简化字一件事。

    “呵呵,岳父大人说的是,管宁先生,邴原先生,我们还是来说说字的事情吧”

    孙策没有再继续下去,乌丸的事还需要贾诩和孙邵配合进行,交给他二人即可。

    今日他有一件格外重要的事情要说——字典。

    当然这个字典并不是后世,夹杂着汉语拼音和词组的新华字典,亦或者辞海。

    而是顺应当下这个时代的字典。

    结合之前蔡琰的提议,孙策打算弄一本免费的字典给到百姓,上面除了对字的解释以外,还有繁简对比和字体归纳。

    而所谓的字体归纳,就是把想同偏旁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这样不仅方便学习,很方便翻阅查询。

    但这又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作量,孙策希望在座的老学究能再出出力,把所有简体字归类,再一一对应繁体字,备注上字意。

    当孙策说完后,不仅管宁和邴原目瞪口呆,就连蔡邕也一时没反应过来。

    按照孙策所言,真要把这所谓的字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