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二章 九强(第2/3页)  三国之孙氏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都必须撤下来,躲在掩体后面,以此避免人员的减少。

    而夺取胜利的关键,则留给那些拥有更多机会,奔跑(闪避)快的人。

    王猛之所以这样安排,正是料准赵云忽视了胜利条件一一锦旗。

    碰到锦旗即为获胜,也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

    赵云还没有转换过观念,仍旧认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还有一点,战争中是有疼痛观念的,因受伤会产生动作不协调或者僵直。

    可这些,在阵试中却不存在,不少士兵还要因场内的五名瞭望裁判,和五名阵地裁判提醒,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淘汰。

    (被淘汰后十五息内,给对方所造成的伤害是被认可的,说通俗一点就是: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在战场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也算是给裁判一些反应和计算时间)

    根本没有理会赵云所部,冲上高地的王猛军,就如化身为美式足球的运动员一般,用极速的奔跑c灵活的身形,躲避对方的阻截和攻击,目标直指锦旗。

    而也就在这个时候,赵云才想起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拦住他们!不要让他们靠近锦旗!”

    可一切,正如他派兵偷袭时的情景一样,为时已晚。

    在禁区内的裁判,谨守规则,拦下了多余的赵云军,随即,锦旗落入王猛军手中。

    赵云0:12王猛,后者获胜。

    这是第二回合两人的答卷,大比分1:1,可综合他们的第一轮比分,赵云以32:23,惜败于王猛。

    直到结束的号角再次响起,不少人才反应过来,第四场较量结束,王猛,作为新人笑到了最后,打败的还是周瑜手下的头号大将,振义将军,赵云。(注1)

    “伯符,这,这王猛,不错!有意思”

    周瑜本想为自己的大将说句公道话,认为王猛是偷奸耍滑,可是迎着孙策那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也幡然醒悟。

    这才是比试的真正意义,什么偷奸耍滑,亦或者投机取巧,真的到了战场上,哪怕你做的是违背道德伦理,那又如何?只有胜者才有资格书写历史。

    “公瑾,你还别不服气,四场比试下来,唯独王猛理解了阵试的玄机,接下来的比试,你信不信,会因为王猛发生很大的变化,举办阵试,我的目的就只有一个一一选帅”

    孙策这么一说,周瑜还真是心服口服,什么是一军之帅,什么又是一军之将?

    孙策要建立新军,新军需要统帅,统帅需要的就是王猛这样,时刻关注大局,还能临机应变,洞悉敌方弱点,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收益,无疑在这几点上,赵云确实稍逊于王猛。

    时间在飞逝,比试也还在继续。

    没有给下一组留太多回味的空间,鲁肃和太史慈相继登场。

    正如孙策所判断的那样,接下来的比试,画风转变了不少,大家都已经明白,锦旗才是关键。

    但作为风格转换的第一场,鲁肃和太史慈打得还是很拘谨,都怕对方会有意想不到的招式。

    最终鲁肃因为视野原因,密令弓箭手‘跳崖’绕后,两面夹击,大比分取得防守的胜利,淘汰了太史慈。

    随后是:

    (负)李严49vs23魏延(胜)

    (负)刘馥67vs42冉闵(胜)

    (负)董和28vs41杨修(胜)

    这一场值得稍微说一下,作为孙策比较感兴趣的家伙,杨修在防守时,愣是让董和一个时辰,没有作为。

    而攻击时,却是在大批量士卒阵亡的情况下,投机取巧,拿到了锦旗。

    算是又给了后面的人,一个参考方向。

    (胜)留赞12vs67费诗(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